口天一凡 作品

第112章 乡野惊涛

第二日天未亮,督察院外便集结了两百余名官员。他们身着统一的青色巡按服饰,背着行囊,神色肃穆。每两个人手中就捧着一份加盖了皇帝玉玺和督察院印信的《贪腐惩罚细则》公文。

陆锦棠亲自为他们送行:“诸位,此行责任重大,关乎国之安危,民之生计。陛下的信任,百姓的期盼,都在你们肩上。”

他目光如炬:“到了地方,务必将公文内容传达到每一个在编官员耳中,不得有任何疏漏!在乡镇驻点期间,要严守纪律,公正无私,接受自首,受理举报,仔细记录。记住,你们代表的是督察院,是陛下,是南陵国的法纪!”

“请院正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众官员齐声应道,声震云霄。

随后,队伍分批出发,车马辘辘,向着南陵国的四面八方而去。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晨曦微露的大道尽头,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即将在这片国土上激起层层巨浪。

而同一日的卯时,京南秦淮河码头。

吴弘业身着孔雀蓝盘领袍,带着“学政随员”周镳与“典籍官”沈棨,登上了挂着“礼部巡查”旗号的乌篷船。船尾的货舱里,缇骑们正将狼牙箭裹进绸缎,把账册夹在《论语》注疏里。

开船时,周镳望着岸边码头上挑着“李府”灯笼的家丁,忽然想起王纪的话:“查贪腐如剥洋葱,每层都辣眼。吏部的考语、兵部的军籍、礼部的祭田,哪处都可能藏着猫腻。你们三个,便是要一层一层,剥到见血为止。”

船篷外,沈棨正低声吩咐缇骑头目:“记住,粮库的账簿要看‘鱼鳞册’与‘实征册’的对缝,盐场的秤砣要校官衡——李嵩若敢动硬的,不必请示,先拿了人再说。”

吴弘业已翻开《学政须知》,在“祭祀仪注”旁批注:“可借祭孔之名,封锁府学档案库,查乡试录取名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