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迷雾重重的应天府
话说其他的督察员已经把各地的贪腐查清楚,摸明白了,但是吴弘业三人却困难重重,虽然有缇骑护卫,也险些要了性命。
……
船入应天境内时,两岸的稻田正泛着金黄。
吴弘业按着官帽站在船头,看着码头上列队迎接的官员,忽然想起出发前王纪的叮嘱:“李嵩在应天经营三年,早已织成一张网,你们脚下的每寸土地,都可能踩着他的眼线。”
前来迎接的是应天府通判张启,一个面团似的胖子,脸上堆着笑,眼神却总往吴弘业的印信匣上瞟。
“吴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李大人本想亲自来迎,只是昨日江浦县报来水情,他连夜去巡查河堤了,特意命下官在此等候。”
周镳扮作的“随员”在旁冷笑——他们出发前早已查过,应天近三个月滴雨未下,何来水情?
他指尖在袖中掐了掐沈棨的胳膊,后者会意,低头整理着“典籍”,实则将张启身后那几个腰佩弯刀的家丁记在心里。
入驻府学的第一夜,吴弘业便发现不对劲。
本该存放生员籍册的库房,被一把新锁锁着,张启推说“前几日遭了鼠患,正在翻修”。
周镳借口查看祭孔礼器,绕到库房后墙,见墙角有新鲜的灰烬,混着些纸页残片,拼凑起来竟是“漕运”“盐引”字样。
“他在烧账册。”周镳将残片藏进袖中,“沈兄,你的缇骑该动了。”
沈棨当晚便派了两个缇骑扮成挑夫,潜入粮库附近。
三更时分,那两人浑身是伤地回来,其中一人断了肋骨:“大人,粮库外有二十多个私兵守着,我们刚摸到墙角,就被发现了。他们用的是军中制式的短弩,不是乡勇能有的家伙。”
沈棨摸着腰间的狼牙箭,眼底泛起冷光:“李嵩果然把私兵安在了要害处。看来明着查是行不通了。”
三日后,吴弘业依计提出“祭孔”。
张启慌忙道:“文庙上个月遭了雷击,正修缮呢,怕是不便行礼。”
吴弘业拿出礼部文书拍在案上:“圣谕巡查学政,祭孔乃第一要务。若文庙不便,便在府学大殿设临时祭坛,所有生员、教谕必须到场——这是规矩。”
祭孔当日,府学大殿挤满了人。
吴弘业按仪轨诵读祭文时,周镳混在生员中,留意着那些神色慌张的教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