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克己 作品
第102章 话一出口,就回不去了
韩松站在初言碑前,雨点密密麻麻地落在他身上,每滴雨水中都闪烁着不同的字句。
他仰头接住一滴雨,看清其中两个字——“一起”。
然而,就在他准备继续感受这场如诗如画的雨时,水珠析出的文字开始出现细微的偏差。
原本随机浮现的“一起”“我也想”,逐渐被一组重复频率覆盖:“听到了。”韩松心头一震,他立即调取信根森林边缘的陶片记录网,发现过去三小时内,所有承接雨水的介质上,同一词组以递增密度出现。
他没有声张,而是独自走向碑底,将掌心贴于湿润的石面,低声问:“谁听到了?”
风掠过,草叶静止片刻,拼出三个字:“外面。”
与此同时,苏临在地底光径中监测到液态核心的波动频率突变。
原本平稳的“我们”共振波中,混入了一段陌生的节律——像是某种回应式回声,但结构更简、更钝,如同初学说话的婴儿。
她尝试用呼吸节奏模仿,核心竟反向调整频率与之对齐。
她猛然意识到:这不是内部演化,是外部信号被根系网络捕获并转化为了生物电语言。
她取出赤瞳留下的金属草叶,贴于壁面,破译出古星碑文残句:“言启之处,必有回音——无论来自何方。”
林晚舟在图书馆整理“无观众朗读会”录像时,发现一段异常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