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的狂人 作品

第369章 创新与融合(二)

汪东明停了停,圆信大师赶紧给他茶杯里添了点水,把杯子递给汪东明,急切地说道:“施主,你继续,你说的很有意思!”

汪东明尴尬地笑了笑,看了看屋内的三人急切鼓励和惊讶的眼神,又继续说道:“还有一个就是融合的问题,也就是吸收借鉴的问题。

我们也可以从金庸小说中来看。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和大师你们有些渊源关系的少林寺了,当然我们只是说小说里的少林寺哈,真实的少林可能大师你们更有发言权。”

汪东明有些尴尬地说道法又看了看在座的三位僧人,感觉挺滑稽的,在僧人面前说僧人。

梵音大师和圆信大师都微笑着摆摆手,圆信还出口道:“无妨,无妨,我们说小说,呵呵。”

汪东明继续道:“少林也是“武林正宗”,他们能传承千百年,香火越来越旺,是因为他们都做法和全真完全不同。

首先我们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藏经阁,全真教的藏经阁格外受重视,阁中放书的箱子都是“樟木所制,箱壁厚达八分,甚是坚固,一只只书箱都上了大铜锁”。阁中的藏品也很丰富,有历代道藏、王重阳和七弟子的着作。门派里上上下下对藏经阁也都很珍视,当作重地、圣地,不敢稍有破坏亵渎。

杨过曾被逼躲到阁中去,全派上下数百人只能在阁前“大声呼噪”“无人敢上楼去”,此阁之地位超凡神圣可见。

我们来看看,“无人敢上楼”、“一只只大铜锁”,这就是限制全真教发展的枷锁。你想想,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弟子想翻看估计很难,即使全真七子中的一个偶然想起来想要看看,估计东找西找开锁的人了那翻看的心情都散失殆尽。

但看看少林寺呢?《天龙八部》中说,它有一条很好的管理办法——“向来不禁门人弟子翻阅”,只要有资格的弟子随便进,随便看,估计就跟大学图书馆似的。甚至于在扫地僧章节里可以看到,萧远山和慕容博这种外人都能轻松地翻阅,而且扫地僧还没有制止。

而且所藏的不仅有创始人佛祖的心得,历代高僧的笔记,还有名不见经传的人的心得,大名鼎鼎的《九阳真经》甚至是一个不知名的少林和尚异想天开写在佛经字缝里的。

这就是一个开放式的体制,你只要有兴趣,你都可以,甚至鼓励你去借阅。

而且少林还有一个叫般若堂的地方,这个就是创新研发机构,他们是怎么搞研发的呢?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充分吸收外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