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宁阳县的产业结构(第2页)
那么问题又来了。
老夫呢?
老夫好歹也是堂堂的大明首辅,改制前的左丞相,韩国公,官场上就没比老夫更牛批的官儿了。
为什么老夫就没得到什么好处?
所以,那些得到好处的官老爷和士绅、商贾,其实还是把咱老李当成一个穷酸,是吧?
所以,也难怪老刘的那些老乡总想着扳倒杨癫疯。
他这就是典型的断人财路。
李善长在心里胡乱琢磨,朱标却是伸手拽了拽杨少峰的袖子,笑道:“李相有所不知,香料这东西在蛮子那边儿确实不值钱,运到登州府的价格也不高,随便拿一套玻璃茶具,就足以换回几百斤乃至几千斤的香料。”
“得益于宁阳县到登州府的那条直道,一路上的消耗比走正常官道的消耗要少许多。”
“所以,香料运到宁阳县的成本很低,价格自然也高不到哪儿去。”
“至于京师的香料……”
朱标笑着摇了摇头,随后又一脸无奈的说道:“等宁波榷场和泉州榷场都开办起来,京师的香料价格也会慢慢降下来。”
李善长胡乱嗯了一声,再次拿起筷子。
……
“宁阳县的产业结构,大概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眼前的这个玻璃工坊。”
“虽然工坊的规模不大,能造出来的玻璃器皿也不算多,但是利润很高。”
杨少峰带着朱标和李善长、胡惟庸等一众官老爷们在宁阳县不停的转悠,顺便给几个解说宁阳县的产业结构。
“第二个就是城东的那座小铁矿,还有华丰、东疏、伏山等处的煤矿。”
“铁矿虽然不大,但是保证了宁阳县百姓的农具需求,也保证了宁阳县对钢铁的需求。”
“那几处煤矿产出的煤炭质量还算可以,煤面子拿来做了蜂窝煤,块煤则是供应给了钢铁厂。”
“第三个,确切的说不应该算是产业,而应该说是农业。”
“除了跟其他地方没什么区别的农耕之外,宁阳县最主要的还是玻璃温室种植和地窖蘑菇种植。”
“这两种农业种植,除了保证宁阳县百姓在冬天依旧有新鲜的菜可以吃,也可以通过往登州和江南贩卖,来获利高额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