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修仙者 作品

第670章 十三年

“所以,这是不是证明了那句话?”

知道了为什么不能攻灭赵国的原因,李缘也终于理解了历史上的某些名人。

为什么他们的政策明明是利好千秋万代,但世人却不理解,然而他们却连一句解释也不愿意说。

或许不是他们不愿意说,而是知道说了也没用。

就比如此刻的嬴政。

“可以相信百姓的力量,但不能相信百姓的智慧?”

李缘不好说。

“你们后世呢?教育那么普及、深入,国家执行政策起来应该不至于这样吧?”

李缘只感到一阵汗颜……

嬴政还是对后世教育太过相信了。

更多的李缘可能不知道,但一些光他所知道的事就足够震惊他的眼球。

建造那座世界第一大坝时,一堆人说破坏生态。

在建南方那座大桥时,当地还有一些智障说没问过百姓、破坏人权和自由。

结果到后面硬生生让工期多费了几个月、钱也多了上亿,结果那帮人还恬不知耻的说至少我们争取到了自由的权力……

“我一直都不认为百姓的智慧有多高。”李缘说:“就好比我对历史的态度,历史是由百姓创造的,但同时也需要英雄来引领;百姓有智慧,但这种智慧也需要引导。”

“我可不相信,国家那帮顶层智囊会不如我这种平头老百姓;可这一点许多人都不明白。”

“赵国这件事,我也没办法。”

嬴政沉默了,既是为李缘所说的后世之事沉默,也是为眼下的情况。

许久后,他平静道:“看来即便是你们开民智的教育,也未必能拯救所有人。”

“别这么委婉。”

李缘笑了:“教育还是能改变普通人的,但改变不了脑子有病的蠢货。”

华夏的教育,放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宏观角度来看都是可以为之惊叹的。

但有些人个人的愚蠢……

这个真怪不到国家教育上。

你就是让‘它们’读个博士出来,该犯蠢还是犯蠢。

嬴政思索再三。

“要不,给郭开再加加担子?”

……

年节到了。

整个咸阳都披上了一层白衣。

面对明天就开始的秦王十三年,许多官员在看到街上的情景时都有些恍惚。

怎么感觉,大王继位后的前八年过得那么快呢?

自从国师出现后,这日子跟步入沼泽一样,难熬不说还累……

街道上。

许多百姓全家出游,一些城外的百姓也进城来凑凑热闹。

其中不乏有农人,商人,官员——这可能也是这个时代下,唯一一天可以不用看身份的日子。

哦不对,还是需要看身份的。

一处街口。

两个男人因发生口角打了起来,最近的巡城衙役听到消息后立刻就赶了过来。

秦国朝廷有许多人是没有假期的……

其中就包括了衙役这些和社会治安相关的部门。

本来就心中有气,如今还要出来巡逻,这队衙役二话不说把两人都抓了回去——怎么审是上官的事,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你们带去见上官。

“真是变了。”

吕不韦穿着一身白衣,有些唏嘘:“如果是以前,这种小事压根就不会到某个官员那,那些衙役会直接在律令范围内、按照他们的喜好来断案,同时敲诈一笔钱。”

这还是在秦国,衙役们至少还会讲点法律,不然事情捅出去了,不说报官的人怎样,他们绝对要受罚。

但在六国,那就没这个顾忌了。

谁有钱,谁能让衙役偏心,谁就有道理。

律令?

在这种小事上不存在的……

身后,吕平刚买了两碗豆腐脑回来,给了老爹一碗。

“我说老爹你是不是没事干?这个日子我们不待在家里烤火,非要出来凑什么热闹?”吕平一边吃着豆腐脑一边说着,觉得不够甜而从身后一个随从那加了一勺糖。

算上刚买时店家加的一勺,两勺了。

嗯,够了。

毕竟糖加三勺会出事的……

“你呀,别只顾着商行里的事,还是要关心一下大王和国师的。”吕不韦也吃了一口,他喜欢吃咸的,但甜的也能吃得下去;这可能就是商人的中庸之道吧?

“所以呢?”吕平反问道:“不去王宫和国师府,我们来街上受冻?”

吕不韦瞪了他一眼,很想把碗扣他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