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驯服官员是一门学问(第2页)
有人对着王座上的嬴政求救道。
可嬴政此时宛如没睡醒一样,正坐在王座上假寐。
这下他们明白了,这俩人在配合演戏呢!
“不!臣只是……”
甲士直接捂住了这个想要辩解的官员的嘴拖了出去。
李缘伸了个懒腰:“好了,我的事解决完了,你们接着上奏吧。”
这时,嬴政迅速从假寐的状态变得严肃:“嗯,众爱卿可有事要讨论?”
合着你没睡着啊?
李缘心里有点想笑。
如何驯服官员可是一门学问。
原本的历史上,嬴政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他威压全国,还有几十万秦军做臂膀,官员们也只敢在地方搞点小动作,中央朝廷里没人敢跟他炸毛。
汉朝时,刘邦就需要考虑了,因为朝廷初开天下初定,不依靠官员们不行。
到了汉武帝中后期,他也不需要考虑这件事了,因为也没人敢跟他挑刺了;可他死后,之后的汉朝君主全都需要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从那之后,直到清朝军机处将皇权拉到巅峰,这当中大部分君主不管多雄才大略都需要考虑下官员想法。
之所以说是大部分,是因为其中有一个特例。
纵观历史,能不需要考虑官员意见将命令通行全国的似乎只有三个人,嬴政、刘彻,还有朱元璋。
其余的,哪怕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在面对底下那些有个性的良臣时,他们也没办法。
比如魏征,比如夏元吉。
他们挑刺的时候,你看那两位忍心杀他们吗?
而现在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为了秦国发展,嬴政要以尽量温和的手段来处理国政;但同时,为了发展,又不能容忍那些不懂他心意的传统贵族继续跳脚——对他造不成什么威胁,可对国家发展终究有些拖慢。
在暂时无法把他们灭掉的情况下,那就只能让他们先听话了。
怎么听话?
嬴政的选择是:关门,放国师……
等那些传统贵族对自己和李缘的命令都有心理阴影了,哪怕发布了对他们有害的政策也不敢轻举妄动而是先执行再说时,那就差不多了。
反正李缘在外的形象、尤其是在那些传统贵族那的形象已经固定了,就是一个有才华却丝毫不懂政治规则的莽夫——这么好用的一个人不用,那可就太浪费了。
而且,这不正好也是他当初让李缘当国师的目的吗?
有一个地位与自己等同,但行事却没有那么多掣肘的‘分身’,这可真是太好了!
不过嬴政也很庆幸,幸好李缘是个咸鱼性子。
不然要是换一个有权力欲、爱显摆和微操的人来,好事都能给你办成坏事……
朝会继续开着,而百官讨论的问题也一个接一个。
而所有国事其实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如何合理且高效的花钱?
这次也一样。
虽然提高了商税,国库收入增多了一点,可如果还是按照前几年那种只顾着发展经济不考虑国库库存的花法,指不定没两年又得想办法搞钱了……
“大王,去年国库总收入一亿三千多万钱,但总支出却有一亿六千多万。”财部部长隗林一说起这个数字就感觉心绞痛:“若是按照去年的规划算下来,今年已经确认的支出就有九千万,这还不算这一年中各地可能新增的项目和突发情况;而今年财政收入预计才一亿五千万,可能一样不够支出啊!”
隗林还说了一大堆理由。
但众人只听出来一个意思:要不裁点项目吧?
说到别的议题,各个部门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打生打死。
可说到花钱,他们就默契的联合起来,一致说财部小家子气……
这把隗林气得直接发出了战书:“除了军部和科学院,其他哪个部门不服就来打一场,打赢我再说!”
军费不能少,这是国家安全之基。
科学院不能少,这是国家发展之基。
但其他的,在隗林眼中都有可以‘商量’的项目。
眼看着大殿上又要打群架,嬴政叫停了他们。
“财政之事,暂时不用考虑,寡人对未来收入有信心。”嬴政看向王绾:“王爱卿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