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渝你同行,到访斩龙观(第2页)
“吴教授,您对于咱们这一次的采访,有什么见解?
您是咱们山城气象局的资深专家,嗯,对于气象方面的知识,都有研究。
您觉得咱们山城这一次,连续四次人工催雨失败,会不会有一些玄学的问题?”
吴教授50多岁,身子骨还算硬朗,一边走一边平稳的说道:“
天文地理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穷尽一生,也不一定能够说一定研究的透彻。
一点点风力的变化,一点点细微数据的差距,就可能会引发完全不同的后果。
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手段,甚至还无法完全预测一个小时后,甚至是两个小时之后的天气变化。
有些地方的天气预报,甚至还要看民众自己去观察天象来进行推测。
有时候天外面下着小雨,天气预报还在显示今日晴。
所以你说其中有没有玄学的成分?
如果你认为的玄学,是目前科学的知识还没有办法解释的科学,那么这确实是有些玄学成分的。”
主持人又问:“那您看我们现在正在上山,去求一位道人给我们解惑,您觉得有这位道人的加入,会对我们的解惑有一些帮助吗?”
“天干地支,奇门算命,这种东西无论是在哪一个年代,都是相当兴盛,有市场的。
只不过这一行里面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里面有真东西吗?
我觉得是有的。
老祖宗总结了几千年的经验,里面肯定是有一些可取的地方。
但目前来说,绝大部分人都
是靠着心理暗示和语言技巧来进行坑蒙拐骗的骗子。”
主持人陈晓对旁边的摄影说:“这一段前半句保留,后半句剪了哈,那个坑蒙拐骗的骗子那一句。”
随后,她转头对着吴教授笑着说道:“也就是说,吴教授,您也认为我们传统的一些天干地支的算命法,在现代社会,也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
吴教授点点头。
“是的,在没有搞清楚一个地理现象它的原理之前,我们都可以先根据我们的观察和经验,对他们进行概括和总结。
古人呢,因为没有我们现代科学的一套体系的分析方式,所以只能用比较简单的概括法,去概括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这也是十分科学的。
实际上,在我们现在的一些科学研究中,这种概括方式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一直在沿用的。
就比如一些数学的公式,往往也都是先射箭再画靶,先根据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公式。
然后我们再去论证这个公式,到底有没有道理。”
陈晓笑着说:“没有想到,现在大家学的数学公式,还有这样的来历。
我在高中的时候,做题的时候,尤其是做后面的大题,就喜欢先蒙一个答案来,然后再去拼凑这个答案的证明过程。
我还以为只有我会这么做,没有想到数学界的各位大佬也会这样去做,真是令人意想不到。
这样看来,吴教授也认为我们民间的传统道术、风水,是有一定科学基础的经验科学。
鉴于我们山城几次人工催雨的失败,导致一些民众心中有了一些玄学的念头。
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探究此次催雨失败后的真相。
这一次呢,我们也是来到了御龙山的斩龙观。
在这里呢,有一位非常神奇的道人,他可以非常精准的预测天气,并且呢,传说,更是可以呼风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