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恐慌!西域诸部大迁徙!(第2页)
但大明与蒙古截然不同。这个崛起于东方的帝国,拥有数千万人口,远超西域诸部总和;其文化历经数千年积淀,形成了完整的文字、礼仪与思想体系,无需像蒙古人那样向其他文明学习,更不必融入当地部族——恰恰相反,大明要的是让西域所有人都融入自身的体系,从语言服饰到思想信仰,都要向中原看齐。
更令人恐惧的是,大明有着数千年的统治智慧。从秦汉的郡县制到唐宋的科举制,历经无数朝代更迭,他们早已摸索出一套管理庞大国土与众多人口的成熟机制:既能通过流官制度牢牢掌控地方,又能用编户齐民将人口纳入赋税体系,更擅长以文化教化消弭地方差异。
这种统治不是蒙古式的粗放放任,而是细密如网的全面掌控——部族的武装会被收编,首领的权力会被削弱,连草场的划分、牲畜的数量都可能被纳入朝廷的册籍。
对西域诸部而言,这意味着数百年的生存模式将被彻底颠覆: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割据一方、自主其事,部族的命运将完全系于大明朝廷的意志。
恐慌如同春雨后的野草,在所有部族中疯长——那些曾在蒙古统治下自在生活的首领们,想到要被流官管束、要让族人改汉姓、要放弃祖辈的信仰,便日夜难安。他们清楚,大明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征服,而是从根上重塑西域的秩序,而他们这些部族,要么彻底归顺,要么走向灭亡。
天山西麓的哈萨克草原上,战败的消息带来了灭顶之灾。克烈、阿勒班、杜拉特、乃曼等部族几乎派出了所有壮丁参战,如今却无一生还,整个哈萨克人的天塌了。
寒风中,他们收起帐篷,驱赶着牛羊往西迁徙——必须离开西域,否则迟早被明军灭族。
中亚的帖木儿帝国才是哈萨克人的大本营,那里还有大量同族,或许能求得援助,报仇雪恨。
不止哈萨克人,突厥人、蒙古人也在西迁。
突厥人直奔中亚投靠帖木儿;蒙古人则寄望于帖木儿帝国(前身是西察合台汗国)的蒙古贵族与黄金家族血脉,或许能寻得容身之地。乌兹别克人、乌孙人、回回人、畏兀尔人中,也有大批部族加入西迁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