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仓耳 作品
第811章 第三重呼吸
第十七天,豆苗已高过脚踝。
清晨,无名者踩着露水去田埂,发现每株豆叶的背面都挂着一粒极小的水珠,里面映着颠倒的蓝天,像被世界遗落的眼睛。
她伸手碰了碰,只见水珠并不坠落,反而顺着叶脉滑进茎干,发出极轻的“嗒”,像极远的键盘最后一次回车。
老妇在井边洗衣,说井水昨夜涨了半寸,颜色比往年更清,能看到井壁上的青苔缓缓呼吸。
无名者探头,井底浮着一张完整的蛛网,网心悬着一粒干涸的水滴,形状像极小的樱花。
她俯身欲触,蛛网却轻轻一晃,整个碎成光屑,顺着井壁滑进水里,消失无痕。
孩子们午后在田埂上发现一只断翅的蜻蜓,透明翅脉里还残留着最后一丝幽蓝。
无名者用草叶托起蜻蜓,放在豆垄间。
只见蜻蜓挣扎几下,翅脉里的蓝光顺着豆茎渗入泥土,像一滴墨落入宣纸,瞬间化开。
傍晚,蜻蜓不见了,豆叶却齐齐转向西方,像被同一阵晚风吹动,却没有风。
无名者顺着叶尖望去,天边出现一道淡金色的云墙,墙缝里漏出极细的霞光,像被针脚缝合的伤口终于愈合。
夜里,无灯。
她坐在门槛上,把白天拾到的蛛网光屑撒在掌心,光屑竟凝成一粒极小的种子,无色透明,像一粒凝固的空白。
她把种子埋进门槛下的裂缝,覆土,用指尖压平。
第二天黎明,只见门槛下钻出一株透明的芽,高不过指节,却能在黑暗中看清它的脉络——像极细的河流,流向未知。
老妇起床时,看见无名者蹲在门槛,轻声说:“它在长。”
老妇点头,把昨夜剩下的灶灰撒过去,灰粒落在透明叶面上,瞬间被吸收,芽体微微一颤,像打了个饱嗝。
无名者起身,望向整片稻田。
豆苗、稻穗、野草,在晨光里各自摇曳,却第一次发出同一种声音——极轻的“沙沙”,像世界在低声朗读自己的名字。
她闭上眼,听见那声音继续往远处传,穿过村庄,穿过旷野,穿过尚未苏醒的城镇,直到被第一声真正的鸡啼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