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荒财神 作品

第603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2页)

然而,胜利的喜悦背后是沉重的现实,中国空军的战机性能落后,数量有限,飞行员经验不足,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但即便如此,这些年轻的飞行员仍义无反顾地冲向敌阵,用生命扞卫国家的天空。

空袭的硝烟尚未散尽,张治中将军便果断下达了总攻命令。

87师如利剑般直插杨树浦,而88师则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攻日军海军司令部这一核心据点。

日军海军司令部,这座看似普通的五层小楼,实则是日军精心构筑的坚固要塞。

整栋建筑采用高强度钢筋混凝土浇筑,墙体厚度惊人地达到一米,普通炮弹根本无法撼动其分毫。

单是中间那个宽敞的操场,就能轻松容纳2000多名士兵集结。

一楼停放着多辆装甲车,随时可以支援作战。

楼顶则建有坚固的了望塔,架设着密集的机枪阵地和火炮,形成交叉火力网。

在1937年的上海,这样的高度足以俯瞰整个虹口区。驻守在此的日军士兵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可以用机枪封锁每一条街道,每一条巷弄。

这座“钢铁堡垒”就像一颗钉子,死死钉在虹口区的核心位置。

为了撕开日军海军司令部这道钢铁堡垒,张治中将军不惜血本,从南京调来了最精锐的火力支援,刚从德国购入的150毫米重型榴弹炮。

这是当时南京政府装备的最大口径,最新锐火炮,也是整个华夏大地仅有的24门“战场真理”。然而,当第一发炮弹呼啸着砸向日军司令部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150毫米口径的炮弹在钢筋混凝土墙壁上炸开,却只能在厚达一米的墙体上留下浅浅的弹痕。

连续数十发炮击后,这座“钢铁堡垒”依旧岿然不动,反而是日军从碉堡里射出的反击炮火,开始精准地收割着炮兵阵地的生命。

焦躁的张治中只能将希望寄托在88师的进攻上。

而承担主攻任务的264旅旅长黄梅兴,此刻正站在八字桥前,望着前方密布的日军据点,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这位来自广东平原县的悍将,是黄埔一期毕业的中央军王牌指挥官。

1932年淞沪抗战时,他率领一个团在庙行与日军血战两天两夜,以凶悍的战斗风格赢得了\"黄老虎\"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