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南口崩溃
“立即组织反击!”傅作义不甘的声音响起。
但他心底有个声音在提醒他,从接到阎锡山那道致命命令起,败局就已注定。
回想那18日。
第二战区司令部的电报墨迹未干:“着傅部主力即刻南下,解南口之危!”
傅作义当时盯着沙盘上张北方向的日军标记,拳头捏得咯咯作响,最终他只能留下两个团象征性防守,带着疲惫之师驰援汤恩伯。
。。。。。。。
阎锡山当初那道分兵命令的代价,现在要用晋绥军的鲜血偿还。。。。
此刻在张家口城外,反攻的炮火刚刚停歇,日军机枪的火网就已吞噬了冲锋的队列。
傅作义举着望远镜的手微微颤抖,那些他亲手构筑的防御工事,如今成了日军最坚固的屏障。
五天来,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反复冲击万全,神威台,却始终未能踏进失地半步。
8月26日,柴沟堡反击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张家口陷落的噩耗便已传来。
“撤退吧,绕道去天镇布防!南口。。。南口守不住了。。。。”
关键节点张家口在日军钳形攻势下迅速沦陷,这一战略性失败直接导致南口防线崩溃。
细究其败因,表面看是刘汝明第68军防御不力所致,实则暴露出南京政府军队在指挥体系,派系协调方面的结构性缺陷。
刘汝明部作为张家口守军,其作战表现存在重大疏失。
错失与傅作义部协同夺回张北镇的战机,
当日军关东军察哈尔兵团从多伦方向突袭时,刘汝明又未能构筑有效防线坚守。
甚至当初刘汝明基于派系之见,拒绝汤恩伯中央军进入防区协防,充分说明了刘汝明心底里的门户之见和对于个人利益斤斤计较。
还有就是南口战役还暴露出多头指挥的致命伤。
汤恩伯(中央军),刘汝明(西北军),傅作义(晋绥军)三大集团各自为政。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既未能统一协调各部行动,又对日军主攻方向出现战略误判。
傅作义机动部队的作战效能因此大打折扣,其每次调动都需同时权衡阎锡山和南京统帅部的双重指令,这种指挥叠床架屋严重迟滞了战场反应速度。
加上日军采用的\"东西对进\"钳形攻势极具针对性,东线板垣第5师团猛攻南口,西线关东军奇袭张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