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主动进攻 大败日军
“搞生产线???”
马云英惊讶的不轻,这话要是从大型根据地的负责人嘴巴里说出来,倒是没什么,从师旅级作战单位说出来,也不算稀罕。
八路军缺乏装备弹药,再加上日军针对各片根据地的封锁,总部早就做出了明确指示。
鼓励有条件的根据地自己搞军工发展,生产一些简单的枪炮弹药之类,供应部队的作战需求。
可你一个连队。
居然想搞生产线。
听连长陈建话里的意思,“一两条生产线”,合着一条生产线人家还觉得不满足呢!
原以为自己已经习惯了陈建带来的各种惊喜,此时却还是被惊讶到的马云英劝道:“老陈,我承认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想搞军工,搞兵工厂,甚至搞一条生产线出来,那可不是嘴巴说说就能成的。
就咱们连队现在的条件,恐怕没可能做到。”
然而陈建的脸上,自信的笑容没有丝毫削减。
恍惚之间,马云英想起来了。
如此这般情形似曾相识。
——连长陈建提出向北突围,以一个连的兵力吸引日伪军主力,掩护团主力转移的时候。
——陈建提出,在牛头寨设下陷阱重创日军岩崎大队的时候。
——攻打太平县城的时候。
——甚至掉过头来,主动迎击日军第四混成旅团增援主力的时候。
这一路走来,类似的抉择出现过不止一次。
每一回,陈建提出他那近乎于天马行空的作战思路时,换来的常常是战士们的困惑和质疑。
而最终的结果一次又一次的表明——当陈建站在历史的抉择点的时候,他从来没有错过。
难道说……
“老陈,你是不是又有什么想法了?”马云英迫不及待的问道,尽管他还是觉得以17连目前的条件想要打造一条军工生产线出来几乎没有可能。
但是这话从陈建的嘴巴里说出来。
看似没有可能的事情,或许也就有了那么几分可能。
陈建反问道:“老马,你说咱们想打造一两条生产线,哪怕是最基础的一些手榴弹,弹药之类的生产线。
需要哪些条件?”
马云英回答道:“我虽然不太懂军工,但是大概也清楚。
想要打造军工生产线,肯定离不开这么几个基础条件。
第一,稳固的根据地环境,隐蔽安全的兵工厂建设。
第二,咱们需要装置,哪怕是最基础的一些弹药生产,同样需要装置,更别说是枪支火炮类的生产线了。
咱们总部兵工厂,我也去过一回,大概知道像车床,铣床,钻床,还有锻造装置,热处理之类的装置都是不能少的。
没有这些装置,想要造枪造炮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第三,光有装置还不行,还得有对应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就拿咱们连队目前的条件来说,就算是有人把生产线装置给咱们打包送过来,咱们没有对应的懂技术的同志,那也是白搭,纯粹是当成铁疙瘩压仓库。
第四,就算是有了合适的兵工厂位置,有了装置,有了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还得有最基础的生产原材料吧!”
说到这里,马云英像是忽然想起来什么,恍然大悟道:“好你个老陈,难怪每回破袭战的时候你特别交代,让战士们把能带回来的物资全部带回来。
几间院子堆得满满的,铁轨铜线甚至是日军铁路线所用的枕木都给扒了回来。
你该不会是早就琢磨着想搞一条兵工生产线吧?”
——这时期的军工厂和兵工厂其实概念差不多,还没有仔细划分到更高层次的技术领域以及生产领域。
陈建笑着回答道:“老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
你说咱们现在这么大一摊子的部队,总不能什么都靠缴获吧?要是能自己生产些枪支火炮,这些从鬼子手上缴获的原材料刚好能派上用场。
咱们也不用总为装备弹药的短缺头疼了。”
马云英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只是咱们一个连队就想搞一条兵工生产线,老陈,你也真敢想!”
“人要是没有理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陈建出口成章,化用喜剧之王作品中的一句名言。
此话一出,愣是让马云英思索了良久,接着连声叫好。
他回过头来问道:“好吧,老陈,你说怎么搞,咱就配合你怎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