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担心 作品

第203章 杀招显露

天炉战法是薛伯陵根据长沙保卫战总结出的“后退决战”战术。

利害之处在于:

原本在日军看来被动防守的节节败退,突然之间转变为反攻、决战,常常能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它能充分发挥地形优势,不断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最终对敌人形成包围态势,将其消灭。

但是它有适用的前提:

第一,得有有利的地形——根据地核心坐落于山区的八路军部队,完美的契合这一点。

太吉定根据地开辟之后,陈建特别加强了根据地内外的防御工事,整个工事成体系修建,协同防守,沿途依托各山头、隘口、峡谷、乃至河流等有利地势设定多层防线,甚至还结合了坑道战术,各类坑道、地道、地下半地下工事到处分布在根据地的防御体系中。

第二,得有军民团结协作,除了作战部队的阻击之外,还需要当地民众的支援和配合,比如协助部队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实行坚壁清野,随时传递情报等等。

而这一点,在十七团稳固的群众基础,以及地方军和民兵部队的建设下,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第三,还得有一定的兵力优势。

没有足够的兵力优势,拿什么歼灭包围圈中的日军?

陈建隐约记得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得有十几万,国军大概有三十万,兵力也就是日军的2-3倍左右,这才有了天炉战法的实施条件。

但实际上,鬼子的规模太大的话,天炉战法其实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日军的兵力一旦过多,该战法更是无济于事。

陈建反倒是认为,这所谓的天炉战法,后退决战的战术,非常适合八路军在根据地的环境下作战。

当然了,准确的说是像十七团这样根据地稳固,兵强马壮,具有和日军硬碰硬实力的精锐部队。

若是装备落后的八路军,此战术可就不灵了。

……为了达到包围并迅速歼灭日军一部的效果,陈建充分制造了兵力优势。

在指挥部分配作战任务的时候。

他指出:“根据前线情报,日军从两侧翼进攻的部队,阵营更为紧密,炮火更加凶猛,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那什么号称精锐的狗屁步川联队的队伍。

从咱们根据地的正面,中线进攻的日军,阵营相对分散,先后部队联络并不紧密,炮火也相对稀疏,另外攻势貌似很快,实际上很有些贪功冒进的嫌疑。

很明显。

日军的三路部队中,中线进攻部队是最弱的一路。

那咱们就柿子先挑软的捏。

没说的,吃掉鬼子的中线部队!”

“根据咱们前沿部队的试探性防守得出的资料,左右翼的日军各在1-2个大队,伪军不算,日军的兵力在1500人左右。

这两路暂时不是咱们歼灭的目标。

那就以阻击为主。

为了充分形成包围歼灭日军中线部队的兵力优势,咱们需要尽可能地从左右翼防线抽调兵力,部署在中线区域作战……”

陈建最终的结论是:“所以左右翼防守部队,我顶多给你们留下一个营!”

四营长冯大忠闻言,自信地笑道:“咳,团长,你说的这么吓人,我还以为就给一个连呢!

统共1500号左右的鬼子,别说是一个营了。

就是有半个营,别人我不说,咱老冯保证,一根鬼子毛都不让他过去!”

参谋长郑方分析道:“咱们的一个营,兵力在600人左右,左右翼防线有提前构筑的层层防线,沿途更是各类掩体工事密布,仅仅是配合轻重机枪类火力展开的半地下混凝土工事就有一堆,大大小小的山头上,制高点位置,几乎都被咱们控制。

再加上炮火的支援。

一个营不说是击败日军,将日军强行阻拦在原地,拦截日军向中线的增援,问题还是不大的。”

其余各营长也纷纷开口,表示绝对不在话下。

陈建点了点头,拍板道:“好,那就左右翼防线各放一个营,根据具体情况阻击打援。

另外统共39门火炮,我会将大部分都转移到中线,确保围歼战开始的炮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