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全民战争 总体战
“以往面对日军的扫荡,面对鬼子的装备优势和火力优势,咱们不得不选择暂避锋铓。
鬼子稍微集结一些部队过来扫荡。
咱们就得被迫四处转移,甚至逃到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
虽然可以储存有生力量,避免日军的正面火力。
但是根据地往往会因此付出惨重的损失,这小鬼子一来,咱们在根据地忙活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打造的一些军事基础,农业基础,就会被破坏个一干二净。
这也是导致咱们根据地始终无法稳固,资源和装备没办法积累,限制部队壮大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陈建说的语重心长:“但凡咱们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根据地有足够的防御体系,又何至于把根据地白白的送给小鬼子?
但凡咱们在敌后有一片稳固的基地,可以保障部队的后勤,大力的发展农业,这部队又怎么可能壮大不起来?
再从咱们在敌后抗战的整体局势来看。
虽然咱们在大体上是执行游击方阵,敌进我退,避免死守根据地的这种被动打法,储存有生力量。
但是咱们终究需要一些核心的地区,比如太行根据地,依托天险大山,有稳固的根据地基础作为后盾,这才保证了咱们八路军部队的大本营。”
“如果咱们也可以把咱们17团的太吉定根据地打造成这样一个防守稳固的核心大本营呢?”
陈建开始构画自己的蓝图:
“咱们现在家底丰厚,不缺乏建筑材料,包括打造混凝土,甚至是钢筋混凝土需要的材料,咱们有对应的水泥生产厂,也有对应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以村庄为单位,完美结合咱们根据地的山区防守地形,以明面上的大路小路,暗地的地道坑道作为连通。
完全可以将整片根据地打造成一个巨大的复合工事群,走到哪儿都有防御工事,走到哪儿都有对应的防线阵地。”
对此,陈建思虑周全。
“鬼子针对性的攻坚火炮是厉害,但是那些笨重的火炮他也得进得来,就咱们这些破路,等鬼子调来重炮,半路上说不定就被颠散架了。
咱们专门针对日军的炮兵部队,还有后勤补给线展开的穿插部队也不是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