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古人看史上最惨太子:扶苏,始皇帝暴怒!
一—“看到赵构的钩子我就笑喷了,靖康耻永不过时。”一一“什么叫专业?这踢皮球的手法就叫专业!”
——“不统计=没有,这波操作我愿称之为官场数学。”一一“地方官:这把火烧到谁谁倒霉,我先装死.jpg”
——“踢皮球大赛现在开始!两队分别是:地方官vs兵部。”
——“上报系统载入中···预计需要3—5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大明位面。
老朱笑得直拍大腿。
“瞧瞧这资料造假的本事,跟变戏法似的。”
“不统计就等于没有?这帮老狐狸,脑袋瓜子确实好使,就是不用在正道上。”又指着赵构那句评论。
老朱乐得不行。
“这后人编排起人来一套一套的,连赵构那钩子都给翻出来说事了。亏得朕当年是个庄稼汉,要是赶上这种皇帝,怕不是造反都没人管。”
突然想到什么。老朱眯着眼睛。
“说起来,最近李善长递上来的折子,数字也漂亮得很哪。莫不是也在玩这套?”刘伯温赶紧打圆场。
“陛下,这个···”老朱摆摆手。
“得了得了,朕就是说说。这踢皮球的本事,那可真是祖传绝学,一代更比一代强。”“你看这人说得多妙:踢皮球大赛开始啦!哈哈哈!”
转头又问道。
“对了老刘,你说这上报系统要等三到五个工作日是什么意思?”刘伯温沉吟片刻。
“大概···是说公文传递太慢?”老朱挠挠头。
“这后人说话怎么这么新鲜?不过这官场运转慢得跟蜗牛似的,倒是一点没变。”
“想多了嗽,在皇帝周围这边太监说“关东群贼不过是小蟊贼打劫罢辽”。那边宰相讲“陛下勿忧,他们危言耸听。国家承平,神器稳固,陛下无忧。””
“虽然这样安慰皇帝,但中央和地方官也清楚自家军队的德行,吃空饷、军备不齐、缺少军饷,根本就打不了仗。”
“打不过怎么办?招安!”
“农民起义part.03,费拉不堪,围剿招安。”
“很快有大臣提出“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对策。”
“不得不说,这项对策其实非常精彩,完美拿捏了农民起义的痛点。”
“因为“盗贼之起,总因饥荒之极,民不聊生”。只剿不抚,于事无补。”
“想要成功招安,就必须花费大笔oney。这一计策在初期起到了一定成效。”大清位面。
康熙正在和几个汉臣讨论天文历法。
这位少年天子不由得捋了捋根本不存在的胡子。眼中闪过一丝玩味。
身边的大臣们看他这表情。
就知道这位爷又要开启“点评模式”了。
“你们瞧瞧,这朝廷的应对之策,可真是一点新意都没有。这招安策略,朕在史书上看得都快背下来了。”
他转头对着索额图道。
“太监说‘小蟊贼’,宰相说‘危言耸听’,这不就是告诉朕,历朝历代的官员都爱说好听话嘛。”
索额图赶紧附和。“皇上英明。”康熙挥挥手。
“别学他们说好听话。朕最烦这个。诶,你们说这光幕里说的‘马内’是什么意思?”
大臣们面面相觑。
还是梅尔布扎第一个反应过来。“回皇上,大概是银子的意思。”
康熙立刻来了兴致。
“这后人说话倒是有趣。不过说得对,打仗要钱,招安更要钱。朕在满洲说这话,还得换成‘查干’呢。”
大宋位面。
赵祯看完不由得感慨。
“这光幕说得对,招安确实拿捏了农民起义的痛点。可惜啊,朕这国库也是个痛点。”范仲淹正要开口,宋仁宗摆摆手。
“这事儿先不说了。范卿,你说这光幕后面会不会讲到招安之后的事?朕倒是想知道这钱花出去,到底管不管用。”
包拯和范仲淹相视一笑。
“陛下这是对后续内容起兴趣了?”宋仁宗托着下巴。
“这不是挺有意思的嘛,让朕想起这些年朝堂上的种种。你们说这后面会不会讲到招安失败的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