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秘密丶 作品

第133章 古人看太祖评价最能打仗的皇帝:李二第一,老朱第二

“传朕旨意。”

宋仁宗目光坚定。

“命史官修史时,要详细记载每次战役的来龙去脉。”“让后人明白,治国安邦,岂是纸上谈兵可以置喙的?”....

大明位面。

“这些后人倒是好笑。”李二负手而立。

“朕原以为千年之后,人人都通晓兵法,没想到连地图都看不明白就敢评判古人。”

魏征面带忧色。

“陛下,这让臣想起从前在朝堂上,那些未曾领兵打仗的官员,也总爱对军事指手画脚。

“当年我攻打洛阳,整整三个月都未能拿下,这些人怕是以为天下城池都如纸糊的一般。李二目光如炬

“诸葛亮二十天就识破陈仓难下,反倒显出其用兵之智。”

房玄龄深以为然。

“确实如此。当年陛下攻打襄阳,若不是事先布置了奇兵,光靠强攻,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

“朕看这些后人,竟比我们的时代还要浮躁。”李二摇头。

“光凭一时成败就妄加评判,连郭淮如何成长都懒得深究,真真让人哭笑不得。”

“陛下所言极是。就像当年评价秦王破阵乐,若不知其中典故,旁人也只道是普通战功。魏征进言道。

“有意思。”李二忽然大笑

“现在看来,后世这些人怕是连《孙子兵法》都未必读过。”房玄龄附和。

“是啊,他们只知道诸葛亮北伐,却不知兵法云‘十则围之’的道理。守城一方本就占优势。”

“这些个后人果然有趣。”李二扶案而笑

“一边说着科技发达,一边连最基本的军事常识都没有。也不知他们是如何评价我大唐的征战呢?”

宋朝的古人们聚在街头巷尾。谈论着天幕上的内容。

“看看这些后人,竟然还敢笑话诸葛丞相。我们现在天天和金兵打仗,谁不知道攻城有多街角传来一阵喧哗。

大家纷纷议论起来。

有人感慨岳飞将军北伐时的情景也是在城池前耗费时日

更有老兵回忆起当年守城的经历。没有粮草补给

光靠城池确实能拖住大军。

“这些后人坐在屋里写写画画就说能打仗,也不想想我们现在天天对着金兵,光是守住城池就已经耗尽全力。

茶馆里的食客们连连点头。大家都经历过战争。深知守城的优势

一些商旅更是说起自己走南闯北。

光是看地形就知道进攻方要付出多大代价。“也不

后人是不是把打仗当成玩耍了。我们现在和金兵对战,经常一个城池就要上几个月。”

“诸葛丞相二十天就决定转移目标,这分明是高明之处。”酒肆中响起一片附和声

大家感慨着如今的战事。

对比之下更觉得那些轻易评判古人的后世之人可笑。毕竟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

才知道战场上瞬息万变计划赶不上变化。。

“听说连地图都看不懂就敢指点江山,这些后人怎么比我们还不如?现在的小孩子都知道打仗要看地形。”

街坊邻里们说起自家孩子。都能认得地图上的山川形势。毕竟在这个战乱的年代。

这些都是生存必备的常识。对比之下。

那些坐而论道的后人。反倒显得有些可笑。

“也不知道这些后人,要是真让他们来打仗,能撑过几天。我们现在天天面对战事,哪敢像他们这般轻狂。”

众人纷纷点头。

感慨后人总爱居高临下地评判古人。却不知兵家大事。

实在不该如此轻率。

“很多人拿jiaoyuan批评过诸葛亮军事,我能找到大概这么一段资料。”

“晚年的jiaoyuan依旧对诗文、史籍有着不泯的情怀,也因此留下了众多别具一格的评点古今人物的文字。”

“诸葛亮被民间神化的满腹锦囊,呼风唤雨,jiaoyuan却对他的分兵持有异议,对集中兵力的唐太宗李二、明太祖老朱的用兵才能,jiaoyuan则评价甚高。”

“其实jiaoyuan的定位和诸葛丞相还蛮像的,都是领袖型人物,但分不分兵都是要看实际情况的。”

“jiaoyuan说刘备诸葛亮关羽三分兵力,指的应该是刘备攻打刘璋的时候,先带了一部分兵马入川,后来进攻张任不顺还折了庞统,才让诸葛亮带着张飞赵云前来支援,留关羽守荆州。”

“问题在于刘备前线压力已经很大了,如果不能迅速拿下蜀中其他各处,别说打到成都了,刘备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

“而且jiaoyuan说这话的时候更多可能是想强调游击战中集中有优势兵力的做法,或者是长城时期一四方面军分兵的教训,个人觉得并不是什么批评诸葛亮的说法。”

——“不同时期不同战术,这很正常吧”

——“感觉jiaoyuan说这话是在总结自己的经验”

——“游击战和常规战术确实不一样”

一一“蜀中那会儿不分兵真不行,地形太复杂了”

——“这不就是结合实际情况嘛,挺合理的”

——“庞统要是没折在这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