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秘密丶 作品

第166章 强化内官系统的意外后果,任何制度都会随时间而变化

多尔衮小心翼翼地说道。

“大汗所言极是。不过这事倒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后世子孙或许太过安逸,忘记了我们创业时的艰辛。”

皇太极长叹一声。

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失望。

“朕费尽心力建立的八旗制度,培养出来的子弟后人居然变成~这般模样。”

“这些人平日里只知道吃喝玩乐,把祖宗家法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若让努尔哈赤知道了,怕是坟头都要气裂—了!”

范文程见皇太极心情沉重。

轻声道。

“大汗,时移世易,或许这就是王朝发展的必然之路。”

“住口!”

皇太极厉声打断:

“什么必然之路?这分明是奢靡懒散、纪律废弛导致的结果!”

“朕要是知道后人会变成这样,真该……”

说到这里。

皇太极突然觉得一阵眩晕,

踉跄了一下。

多尔衮连忙上前搀扶。

看到这等荒唐事。

古人们不禁感慨朝廷竟是如此光景,

兵部可是朝廷六部之一。

竟然连自家印信都看管不好。

还能瞒天过海半年之久,

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

堂堂兵部衙门居然成了赌坊。

这哪里还像个正经衙门!

“这些当官的也太不像话了,连印信都能丢,还能瞒这么久,真真是闻所未闻啊!”

“就是就是,若是咱们寻常百姓丢了什么东西,怕是早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你们说这印信会不会是被赌输了?这帮大人们整日聚在兵部赌博,谁知道是不是哪天酒醉钱空,把印信都给输出去了。”

“嘿,我看八成是这样。这些当官的平日里不知道贪了多少银子,整日赌博寻欢作乐,哪还记得什么朝廷大事。”

“最可笑的是这些官员竟然只是被降级,过不了多久又得复官。这要是换作咱们老百姓,怕是早就被打入大牢了。”

“也难怪朝廷日渐衰败,就这样的官员,哪还指望他们治理国家。”

朝廷命官尚且如此不堪。

难怪民生凋敝。

盗匪横行。

这等荒唐事若是放在前朝。

怕是要株连三代。

如今倒好。

非但无人严惩。

反倒轻轻放过。

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这般昏聩之举。

看来这朝廷确实已是日暮西山。

连这等要害之处都把持不住。

也难怪四方不靖。内忧外患不断。

这般腐朽景象。

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在明朝开国之时,权力系统被分为四类,宗师、武勋、文官、宦官。”

“在朱棣靖难之役后,宗师第一个被清理出权利舞台。”

“等到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武勋一脉几乎团灭,自此在朝堂之上再无话语权。”

“整个明朝中后期其斗争基调都是来自宦官与文官的权利对抗,明朝宦官有四司、八局、十二监。”

“其中头号机构就是大名鼎鼎的司礼监,负责掌管皇帝文书印玺宫内礼仪等事务。”

“后期随着明朝内阁制度的建立,司礼监掌印太监甚至有代皇帝“批红”的权力。”

“而负责军事事物的御马监则掌握皇城宫门及京城要隘的防务,以及对外派遣军太监。”

“此外还有负责监视的东西两厂与锦衣卫,分散在各地的守备太监及负责巡视盐政、河、漕二政的钦差太监。”

“总的来说明朝宦官集团几乎遍布明朝权力体系的各个关键节点,其对于文官的压制和制衡是厚实难以想象的。”

——“明朝权力四巨头,最后只剩两个打架”

“这么看来东厂不是最可怕的啊”

“这权力分配也太失衡了”

——“司礼监:皇帝批红?不存在的”

“明朝权力游戏,太监赢麻了”

“东西厂加锦衣卫,这配置堪比古代国安委啊”

“这不就是古代版天网吗,监控到位”

“宗师:我就出来溜了一圈就没了?”“土木堡一把送走,这波武勋太快了”

“文官宦官二选一,这就是明朝的双厨之战吗?”

大隋位面。

杨广一脸难以置信地看完天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