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五香干 作品

第二章 药香

**辰时·现场勘查**白鹿观废墟弥漫着刺鼻的墨臭味。张虎蹲在焦黑的梁柱前,镊子尖夹起一片未燃尽的纸傀残骸。紫外线灯扫过纸面,浮现出淡蓝色的指纹——是南宫月特有的朱砂印痕。

“这是师傅留下的路标。”周慕云用罗盘测着纸灰飘散方向,“纸傀材料是特制的桑皮纸,掺了雄黄和磁石粉。”她掀开供桌下的青砖,暗格里整整齐齐码着三百个青瓷药瓶,标签用蝇头小楷写着生辰八字。

法医实验室的检测报告在半小时后传来:每个药瓶内壁都附着未知真菌孢子,dnA测序显示与《青囊书》帛书纤维的微生物群落完全一致。

**巳时·药理溯源**

苍梧县档案馆的樟木柜里,泛黄的《白鹿观志》记载着诡异药方:“丙申年七月初七,取子时露水调朱砂,佐以归藏者眉间血,可镇书妖。”页边批注的笔迹与南宫月有九分相似。

“看这里。”张虎用放大镜对准卷轴夹层,挑出半张1953年的化验单。模糊的钢笔字记录着某保密单位的检测结果:“青囊书残页提取物含高浓度麦角碱衍生物及致幻性生物碱......建议封存。”

周慕云突然指向县志地图:“观主玄微真人俗家姓陈,祖宅在城南胭脂巷。”她指尖划过的地方,墨迹突然晕开成血渍——那是用隐形墨水标注的七星图案。

**午时·陈氏药铺**

胭脂巷17号的匾额“杏林春满”结满蛛网。推开腐朽的木门,三百个中药柜按二十八宿排列,每个抽屉把手都拴着褪色的红绳。张虎在“鬼臼”柜前停住——柜门缝隙夹着半片带血的道袍碎片。

“这是师傅的里衣!”周慕云扯出碎片,背面用金线绣着倒置的八卦。紫外线照射下,布料渗出荧光液体,实验室快速检测显示含有高剂量东莨菪碱成分。

后院古井传来腐臭。打捞上的藤箱里塞满民国时期的诊疗记录,最新一本的日期停在三天前:“患者出现幻视,自述见纸人讨债。瞳孔扩散,肩颈处有七星状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