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荒漠起楼阁,狼烟惊边陲
大周的官僚机器,在皇帝不容置疑的意志下,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效率。仅仅半个月。
在年富勘定的第一处水源点上,一座名为“新安镇”的城镇雏形,已经奇迹般地拔地而起。
从高空俯瞰,这座小镇的设计本身就是一座坚固的堡垒。
外围是深达两丈的壕沟与高耸的夯土墙,墙体之内,民居、商铺、仓库、兵营的布局,严格遵循着一种贾环称之为“模块化”的规划。
每一片街区,都能在战时独立封闭,成为一个可以互相支援的战斗单元。
数千名从山西、河北等地招募来的流民,在这里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土地与希望。
他们分到了崭新的农具和优质的种子,在退役老卒的指导下,学习着如何在戈壁上开垦田地,修建水渠。
宝钞司承诺的“无息借贷”和“开铺补贴”,更是让第一批闻风而来的精明商人,在这里开设了铁匠铺、杂货店、客栈和车马行。
白天,整个新安镇是一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工地。
民夫的号子声,商贩的叫卖声,铁匠铺的锤打声,混合在一起,奏响了一曲荒漠之上,生命与文明的交响。
夜晚,一盏盏油灯在新建的屋舍中亮起,如散落的星辰,温暖着这片沉寂了数百年的土地。
而年富和他麾下的健锐营,则成了这座小镇最可靠的守护神和……总教官。
他们轮流驻防,开垦军屯,同时还要负责教导新组建的“民兵团”如何使用兵器,如何协同作战。
那些曾经桀骜不驯的骄兵,在亲眼见证了一座城镇从无到有的诞生,在亲身感受了百姓们那发自内心的拥戴与敬仰之后,身上那股属于京城大爷的痞气,早已被一种更为厚重、更为坚实的责任感所取代。
年富站在小镇初具规模的望楼上,看着脚下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心中除了敬畏,更多了一种他从未有过的、名为“创造”的成就感。
他知道,自己参与的,不再是一场简单的战争,而是一项足以名垂青史的伟大事业。
哈密卫,抚远大将军行辕。
年羹尧面无表情地接过了那道由皇帝亲笔书写,并加盖了玉玺的圣旨。
当他看到“贾环在西北之一应事务,皆为朕之意志!军务、政务、财务,皆由其总揽节制!”
这几行字时,他握着圣旨的手,青筋暴起,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发出“咯吱”的轻响。
总揽节制!
这四个字,如同一座大山,狠狠地压在了他的头顶。
这等于告诉他,他这个抚远大将军,从此以后,只是贾环手中一把负责冲锋陷阵的刀。
至于这把刀要砍向哪里,何时砍,用多大的力气砍,全都要听那个十四岁少年的号令。
“大将军……”
一旁的副将小心翼翼地看着他那张阴沉得快要滴出水的脸。
年羹尧缓缓地、缓缓地将圣旨卷起,放回锦盒之中。他脸上所有的愤怒与不甘,都已收敛,只剩下一种令人心悸的、深不见底的平静。
“传我将令。”
他声音嘶哑地道,“命前锋营暂缓对哈密卫外围的一切攻势。全军后撤三十里,就地休整。在贾提举的后勤补给未曾抵达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击,违令者,斩!”
副将大惊:“大将军,为何?我军士气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