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心态的大山 作品

第66章 再次出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梁羽生小说]

行宫内,南院大王耶律挞烈神色匆匆。

“睡王”耶律璟这次是睡爽了,一次睡了十来天。

可总得有人负重前行啊!

这不,在北院大王等一众文武留守上京的情况下,他这个随行的南院大王就自然要肩负起这个责任!

耶律璟昏迷的这段时间,他脑袋都大了整整一圈。

原因自然是因为涿州之战的失败。

打之前不听我的,昏迷了还得我收拾烂摊子,本大王怎么就遇到了你这么个祖宗……

当然他也只能腹诽。

可以南院枢密使高勋为代表的人,却不断主张立刻将陛下送回上京治疗,放弃幽州。

甚至为了此事公然在议事大厅吵了好多次!

俨然都撕破了脸!

那高勋仗着有北院大王的支持,更是公开指责他指挥不力,愧为南院大王。

甚至还说若不是他之前鼓动陛下支援幽州,陛下也绝不会亲临幽州,更不会被气得吐血昏迷!

所以这一切都是他耶律挞烈造成的……

可在耶律挞烈看来,不论高勋如何给自己扣帽子,幽州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

且不说幽州作为大辽的南京所在,仅是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也决不能放弃。

而且,他之前虽然强烈反对攻打涿州,更是在亲眼目睹无数辽军葬身火海后对耶律璟满腹怨言。

可作为一名骄傲的大辽第一武将,他不甘心!

凭什么啊!

是我辽兵太差劲了?

还是我耶律挞烈太没用?

竟然被一个六岁稚子,打得我大辽铁骑丢盔弃甲,我这个南院大王也不得不落荒而逃,甚至把我大辽皇帝打得吐血昏迷!

这简直就是国耻!

没错,就是大辽国的国耻!

更是所有辽人的耻辱!

若不是陛下一意孤行,胡乱指挥,这一仗怎么可能输?

可北院的那些家伙还有主和的那帮人又哪里会管这些?

他们只会咬死是自己指挥不力才导致战斗失败,导致陛下昏迷。

甚至很有可能借此机会将自己从南院大王的位子上赶下来。

高勋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不管怎样,涿州之仇不报,我耶律挞烈誓不为人……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他才一度想要直接把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睡王”先行送回上京,然后自己率军与周军作战,一雪前耻!

可问题是这么长时间,耶律璟一直生死不明。

如果耶律璟真的驾崩了!

他这个南院大王又怎可能留在幽州?

他必须赶紧返回上京,确保政权交接过渡,大辽朝堂维持稳定。

可如果耶律璟没有死,经历过这次生死大劫,谁又敢保证耶律璟会不会让自己继续指挥部队与周军作战?

毕竟陛下行事向来让人捉摸不透!

上次,所有人都以为陛下不会管幽州时,陛下竟然要亲临幽州督战!

而这次,万一他真的被打怕了,又来一句“本就是汉人的土地,丢了也就丢了,不过是还给汉人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自己还怎么一雪前耻?

指挥不力的罪名可就当真烙在自己身上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不过现在好了!

陛下总算是醒了,而且还第一时间召见自己。

嗯,待会见到陛下后,无论如何也要让陛下先回上京,留自己与周军作战……

想到此,他愈发加快了脚步。

可刚转过一个走廊,他却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没错,就是从一开始就处处与他唱反调的南院枢密使高勋!

陛下也召见了他?

不好,有这家伙在,定会阻挠我继续与周军作战!

这些汉人降官,天生就是软骨头……

一念至此,他当即加快脚步,超过了高勋。

擦肩时,还不忘对他鄙夷地冷哼一声:

等着吧,早晚把你脑袋砍下来当夜壶!

可很快,他就发现高勋也加快了脚步……

随着一声通传,寝宫的门被缓缓推开,二人刚要抢着入内。

却都不由得僵在了原地:

只见两名侍正抬着一具尸体往外走来,尸体的胸膛被剖开了,鲜血还在往外流个不停!

床榻前,几名近侍正颤颤巍巍地趴在地上正擦拭着血迹。

床上,耶律璟靠在床头,头发凌乱,双眼血红。

一瞬间,二人心里都不由地倒吸了口凉气。

高勋甚至已经忍不住开始瑟瑟发抖了,他也终于不敢再和耶律挞烈比速度了……

“愣着干嘛?”

“近前来……”

耶律璟招了招手,似笑非笑,甚是骇人。

待二人一前一后走近了些,耶律璟直接打断二人行礼:

“说说吧!”

“怎么才能拿下涿州,活捉大周那六岁稚子……”

耶律璟的语气十分平和,可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却透着阴森的寒光。

耶律挞烈愣了愣,随即又挑了挑眉:

有戏!

难道陛下经此一败,不仅没吓破胆,反而彻底睡醒了?

彻底雄起了……

于是他扭头看了眼还在瑟瑟发抖的高勋:

怎么,现在不敢说话了?

之前和本大王吵架时候的勇气去哪儿了?

你们这群汉人降官,果然都是些贪生怕死的废物!

等着吧,你这狗娘养的软骨头!

等本大王拿下涿州,定让陛下砍了你……

想到此,他当即向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信誓旦旦地说道:

“陛下,臣有一计,定能让大破周军,攻下涿州,活捉了那大周稚子!”

耶律璟皱了皱眉:“你确定?”

耶律挞烈自信道:“臣敢以项上人头保证,此战,臣定当一雪前耻,扬我大辽国威……”

凌晨时分。

房间里,原本将一条腿压在老爹身上,正梦前女友的郭宗训,突然惊醒。

随后坐了起来,茫然四顾:

等等!

为什么是梦里是前女友?

等我穿越回去了,不就可以完成未完成的婚礼,造没造出来的小宝宝吗?

额……

她欲望那么强,只怕未必肯等自己!

靠,老子付出了那么多,到头来不知道会便宜哪个小白脸……

想到此,他眼里顿时充满了不甘!

看了看熟睡的老爹:

算了,现在自己这个太子爷的身份不香吗?

等自己长大了,天下美女岂不是任由自己挑?

一念至此,他拉开起来裤腰,嗯,确实要等自己长大些!

不过根据史书记载,这个时期的男子十五岁就能结婚!

嗯,十五岁,还有九年……

等等!

九年?

这也太久了吧……

想到此,他深深叹了口气,但转念一想:

九年义务教育不也一眨眼就过去了吗?

嗯,没事,时间如流水,快得很……

就在郭宗训自我安慰时,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道小心翼翼的通报声:

“陛下,太子,有军情……”

郭宗训猛地一怔:

难道幽州的辽军终于再次出击了?

很好,很好!

真的是等的花儿都谢了啊……

丑时初。

从易州往涿州运送粮草的官道旁。

侍卫司副都指挥使韩通坐在地上,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心腹幕僚关切道:“明公,要不您睡会儿吧,有事属下会叫醒您的……”

韩通揉了揉眼睛,看向同样犯困的幕僚,叹了口气,道:“得了吧,你说不定比我还先睡着!”

幕僚一时语塞,叹了口气,转而说道:

“明公,你说我们已经连续在此埋伏了十多天了,敌人都没有出现,这真的有意义吗?”

“涿州那一战,张点检出了不少风头,甚至还捞了个舍命救太子的功劳。”

“可您呢?”

“作为太子爷的心腹……”

韩通打断道:“不是心腹,是腰胆,比心腹更重要!”

幕僚无奈地摇了摇头:“好吧,是腰胆!”

“可您这个腰胆从一开始就被太子安排在此处,不仅涿州之战,您一点功劳都没捞着!”

“而且还每天晚上都要在此埋伏……”

韩通狠狠瞪了眼幕僚:“怎么,是不是忘了我上次说的话?”

幕僚愣了愣:“什么话?”

韩通正色道:“本将军再说一遍,这是最后一遍!”

“记住了,质疑本将军可以,质疑太子,死!”

幕僚当即闭嘴!

韩通看了眼幕僚,暗自叹了口气。

说实在的,他也很不理解太子为何非要将运粮的时间改在丑时。

虽然这里的确是个很好的埋伏地点,但问题是自从上次涿州一战,这么长时间以来,幽州那群辽贼一点动静儿都没有……

当然,不解归不解,但身为太子腰胆的他是绝不会质疑太子的决定的……

这就是“腰胆”的自我修养!

不多时,就在他正打第二个哈欠的时候。

一道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将军,太子殿下让人送来急报,说是幽州的辽军出动了……”

闻言,韩通顿时瞪大了眼睛,站了起来,困意全无:

“你确定?”

接过急报一看,韩通顿时激动地大笑了出来:

“直娘贼!”

“你们这帮辽狗总算是出动了!”

“老子就说嘛,太子爷神机妙算,怎么可能会出错……”

想到此,当即大喝一声:

“众将听令!”

“速整部伍,准备接战……”

一旁的幕僚愣了愣,呆呆地看向韩通:

不、不会吧,太子爷竟然真的这么神……

幽州的出兵不仅牵动着郭宗训与韩通!

此时,幽州城内一处私宅的地窖内。

刚下到地窖的姚内斌,甚至都顾不上喝口水,便激动地说道:“出兵了,出兵了!”

“太子殿下果然料事如神!”

“幽州辽军不仅再次出击了,而且还真的选择在丑时出击!”

“太厉害了,连时间都算得这么准……”

看着钦佩到满眼冒星星的姚内斌,其他几人的反应却稍显平淡。

他们只是微笑着看向姚内斌。

姚内斌感受到了众人的平静,疑惑道:“什么情况?”

“你们不觉得吗?”

“太子真的太厉害了!”

“你们一点都不震惊吗?”

王著、杨徽之再次微微一笑:“我们都是过来人了……”

过来人?

姚内斌愣了愣,瞬间反应了过来:

好吧,谁让你们比我早跟着太子殿下……

于是转而问道:“那我们该行动了吧?”

王著捋着胡须,正色道:“嗯,幽州既然再次出击,那就说明辽国皇帝耶律璟并没有死。”

“一切都在按着太子殿下的计划在发展!”

“既然如此,也该我们行动!”

“不过各位一定要记住,太子再三嘱咐过,此次计划能不能成功,最重要的一步就在于我们……”

月明星稀。

野外的小径上,一阵像是被刻意压低的马蹄声缓缓传来。

那是八千辽军铁骑!

全是南院大王耶律挞烈亲自挑选的精锐中的精锐。

此刻正用厚布绑着马蹄,全军轻装上阵。

为了尽可能确保此次偷袭的成功,他们刻意压着速度,走了这条小路。

“大王,您不觉得奇怪吗?”

“为什么那大周太子要把粮食运输的时间定在夜晚?”

“而且还每天运送?”

耶律挞烈看向自己的心腹幕僚,笑了笑,一副早已洞察一切的神态:

“你不懂,这正是那稚子的高明之处!”

“一个年仅六岁的稚子,竟能做出这些部署,真的让人不得不服啊……”

殊不知。

对于大周太子郭宗训,耶律挞烈的态度是十分复杂的。

刚开始,打死他也不可能相信这一切都是出自一个年仅六岁的稚子之手。

即便是在涿州战败后,他也只是觉得这一切都是大周皇帝故意用稚子之名来激怒、羞辱辽国皇帝耶律璟。

没错,这肯定就是汉人兵法里的攻心之计!

但后来,他从多方渠道去查探了郭宗训的一切信息。

在得知神童郭宗训火箭般的成长速度后,他彻底震惊了:

周军出师当天,此子独闯出征现场,当时就被封为梁王,不久后又被册立为太子,前段时间更是成为行军都统掌管三军!

虽然情报上没有显示具体细节,但他知道神童郭宗训的名号早已传遍了大周都城,甚至已经传到了北方的州府!

而且那大周皇帝郭荣那可不是傻子!

如果此子不是神童,郭荣怎么可能带着一个六岁稚子北伐?

还一次又一次加封此子……

所以,此时此刻的他,已然认定涿州那场战斗,肯定就是那六岁稚子郭宗训的手笔!

可笑啊!

这么多大人,竟然都不如一个六岁稚子!

可恨啊!

这样的神童,为何不在我大辽……

就在耶律挞烈思绪乱飞之际。

心腹幕僚突然又问道:“可是大王,万一这是那大周稚子的诡计呢?”

“万一他设下埋伏……”

耶律挞烈皱了皱眉:“埋伏……”

……………………………………

说明:

古代情报战不仅一直存在,且是各政权生存、竞争的核心手段之一,而政权间互派情报探子”更是普遍现象。

《孙子兵法》的《用间篇》:“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明确提出“五间”(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体系,成为后世情报活动的“教科书”。

例如秦国派张仪“连横”时,实则通过使者、宾客刺探六国合纵的动向;赵国名将李牧镇守雁门时,专门建立“间谍网络”监视匈奴骑兵的迁徙路线,才实现“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的战果。

从先秦的起源实践,到三国、南北朝这样分裂时期的白热化,再到唐宋元明清的专业机构化,情报战一直都在不断体系化。

当然,咱们的郭宗训也已经组建了“龙影卫”,只不过目前还只是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