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鸟铳和长矛(第2页)

卢方舟虽然还有一些银子,但他不想用银子购买武器盔甲。

首先,钱必须花在刀刃上。

米面粮油等是维系堡中老小生计的根本,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些生活资料要优先购买。

更重要的是,如今市面上的明军制式武器,实在入不了他的眼。

倒不是他要标新立异发明什么新式武器,这些他也不会。?x,k¢s·w~x¨.`c~o!m¢

前世身为特种兵,他熟悉的大多是关于军事方面的。

那些关于物理、化学、机械的知识并没有随着穿越一起被他带来。

他虽能记起些简单公式,却无力凭空发明新式武器。

思来想去,唯有立足当下,在现有工艺上改良,将脑海里的构想转化为工匠们能听懂的方案。

他看不上的是明末武器的质量。

就拿他接下来想重点打造的鸟铳来说。

理论上,鸟铳有效射程七八十步,五十步内有破甲能力。

但实际上,明末的明军是不愿意使用鸟铳的。

为何不愿用?还不是因为粗制滥造。

明末打造的武器普遍粗制滥造,不遵守标准。

工部军器局、内府兵仗局等中央制造的武器铠甲还好点,毕竟在皇帝眼皮底下。

到了地方上问题就严重了。

还经常偷工减料,至于省下来的材料到哪去了,上上下下心知肚明。

普通刀枪糊弄些倒也罢了,鸟铳一旦做工粗糙,炸膛就是家常便饭。

一把新鸟铳拿到手,开不了几枪就炸膛,使用的士兵就会倒大霉。

轻者受伤,重者首接丢了性命。

所以万不得己使用鸟铳的时候,都是把铳身远离面部,闭着眼胡乱射击,哪还有什么准头可言?

再加上,粗制滥造,射程也远远没有理论上应该达到的距离,价格还贵。

毛病一堆,也难怪大伙更青睐三眼铳。

射程虽然短,只有十几二十步,但因为铳身短且粗,故不容易炸膛。

三眼铳在卢方舟刚穿越的初战时候,确实也立下了功劳。

难怪,后来他检查卢家庄武库,没有发现一只鸟铳。

当然即使有库存,他也不敢用。

可三眼铳终究是权宜之计,若想与后金精锐抗衡,必须自行生产精良的鸟铳。

再说制式长矛也是问题很大。

他检查了堡内库存的所有长矛,发现破甲能力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