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陶罐惊天响
王小二的秘密军工坊,与其说是坊,不如说是一个扩大了的铁匠铺,日夜炉火通明,叮当之声不绝于耳。\求·书-帮, .更?薪~最.全′
此刻,坊内最中央的空地上,张铁山和十几个老铁匠,正围着一堆碎裂的陶片唉声叹气。
“小二哥,这法子……怕是行不通啊。”
张铁山捡起一块巴掌大的陶片,满脸愁容。
“这陶罐,烧得脆了,弟兄们还没扔出去,自己就先在手里颠碎了。”
“可要是烧得厚实了,扔出去砸在地上都未必能碎,就算炸了,也成不了几片,跟个大号炮仗没啥区别。”
地上,己经堆了不下百来个失败品。
王小二提出的“手抛火雷”概念,这些浸淫了半辈子火药的工匠一听就懂。
可理论和现实之间,隔着一道天堑。
王小二蹲下身,捻起一点陶土,又抓了一把地上的沙子。
“老张,你去找几个手艺最好的窑工来。”
他将沙子混进陶土里,声音沉稳。
“下次烧制,分两层。外面的壳,用纯净的泥,给我往厚里烧,要能禁得住磕碰。里面的胆,就用这种混了沙子的泥,烧得越薄越脆越好。”
张铁山眼睛一亮,一拍大腿。
“妙啊!这样一来,外壳结实,一炸开,里面那层脆的就能碎成无数小片片!”
“光这个还不够。”王小二站起身,走向另一张堆满零碎零件的木桌。
最大的难题,是引信。,3/3.k?a¨n~s_h,u¨.\c`o-m_
火绳太不可靠,潮湿天气点不着,燃烧速度也不稳定,时长时短,战场上用这个,不是炸死自己就是炸死同伴。
“这是我画的图。”
王小二拿起一张草图。
“找最结实的麻线,用硝石、硫磺、木炭粉与少量蔗糖按特定比例调制的慢燃药水浸透,反复晾干,使其成为一拉即燃的稳定引信索。”
“再用两片粗糙的木片或者瓦片,夹住一小撮我给的秘制发火药,把麻线穿过去。只要用力一拉,麻线摩擦生热,就能点着火药,火药再引燃罐子里的主药。”
他设计的,正是一种最简陋,却也最有效的拉发引信。
这套理论,对这些古代工匠而言,简首是天方谭。
但王小二的威信早己建立,他们虽满腹狐疑,还是照着图纸去做了。
失败,接连不断的失败。
要么是拉火绳的力道不对,要么是发火药的配比不对。
就在张铁山等人为又一批报废的引信而焦头烂额时,钱二狗急匆匆地从坊外跑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古怪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