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下葬之地

他不怕百姓富裕,只怕富而不仁。/精*武^小-说^王? !追\醉\薪~彰\踕`

这些盐商发财之后,行为愈发放纵。

生活奢靡,昼夜笙歌,享受程度甚至胜过帝王。

听说如今扬州流行一种“养瘦马”的陋俗。

穷苦人家的女儿被低价买入,培养琴棋书画,再高价卖给盐商供其玩乐。

老朱本出身寒微,最痛恨这种践踏人性之举。

面对不法大臣,他向来铁腕无情,说杀便杀。

然而,对这些盐商却难以施加管束。

只因朝廷受其牵制。

张彻献上的制盐术,彻底扭转了局面。

盐商崛起,看似得益于朝廷默许,实则源于财政匮乏。

淮盐是大明少有的高质量盐产,极为稀缺。

正因如此,盐引价值高昂,盐商才能大发其财。

他是皇帝,一言九鼎,不能自食其言。

因此无法贸然裁撤盐运使。

但现在情形己然不同。

掌握新式制盐法之后,天下各地的盐矿皆能产出高品质精盐,淮盐的优势注定大幅削弱!

倘若老朱愿意推行,精盐作坊顷刻之间便可遍布大明各地。

届时,淮盐引还会让人争相抢购?

盐商们自以为掌控了大明盐业命脉,但如果各地都能生产出优质精盐,

那淮盐也不过只剩下些许贸易上的价值罢了。?w_a~n,b!e?n`g_o^.?c/o~m*

老朱依旧是一言九鼎的皇帝,至于盐商是否还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就看老朱的态度!

因此,张彻这项制盐技术,确实为老朱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这小子,真是咱的贵人!”

高兴了一阵,临睡之前,老朱还在心里乐着。

次日清晨,老朱安排朱标与朱棣前去探望马皇后,顺道去张彻那里看看情况,自己则径首前往工部。

整个上午,老朱都在工部,观看工匠们操作新式制盐流程。

果然不出所料,不管是海盐、井盐,还是矿盐,在这套方法之下都没有区别。

只需按步骤操作,很快就能提炼出洁白如雪的食盐!

亲眼验证后,老朱心中的石头彻底落地。

他随即召来工部尚书,叮嘱几句。

然后,换乘一辆普通马车,首奔张彻家中。

马车一路驶出城门,来到郊区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