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海禁

“哦?海禁错在哪了?”老朱冷声反问。¢咸`鱼/看¨书-罔? ·首+发_

“这是个严重的错误!”张彻回应道。

他一边说着,一边指着地图上欧亚大陆最西边的位置。

“爹,你看这里。现在很多欧洲国家都在积极出海探索世界。如果让他们抢先发现了我说的那些地方,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做?”

老朱毫不犹豫地答道:“自然是占为己有。”

“没错。这样的地方世上还有很多,这些国家因为率先开放海洋,得到了巨大的利益。而大明却选择海禁,一步落后,步步被动,这还能说是正确的吗?”

听了这番话,老朱陷入了沉默。

他神情有些尴尬。

“片板不得下海”这句话正是出自他自己之口。

为了防止后世子孙违背,他还特意将此语写入祖训,郑重其事。

没想到今日却被张彻戳破了脸面。

尽管心中有些难堪,但老朱却隐隐觉得,张彻的话确实有道理。

看来,自己还是眼界不够宽啊!

“那你认为该怎么办?”老朱问。

张彻略显无奈。

“怎么办?当然是解除海禁,甚至要鼓励百姓积极出海!”他趁机劝说。

“你看西欧的一些国家,人口不过几十万,却因推动海上贸易迅速致富。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占领海外土地,利用那里的劳动力和资源,几乎是必然的选择。!白~马·书¨院? ¨芜,错*内′容+别人能做到,我们大明为何做不到?”

在后人印象中,大明是华夏历史上最令人扼腕叹息的王朝之一。

明朝硬气,世人皆知。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类似的说法,其他帝王也许也讲过。

但真正做到的,只有明朝!

换个角度看问题。

哪位皇帝愿意亲自守在国门前?又有哪位君王希望以身殉国?

这一切,其实都是被迫的!

大明王朝自患有症倾向的老朱起,历任掌权者性格中都透着一股执拗。

这种性格特征,在许多关键时刻左右了国策走向,造成难以挽回的失误。

不能不说,明朝最终走向覆灭,与这些接连不断的错误息息相关。

比如自老朱推行的海禁政策,就与当时世界发展的大势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