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父亲寄来的信
早年间征战天下时,他就格外重视农事,设立营田司,专责水利建设。`二_八_看-书^网¨ .无+错/内_容¢
建国后,更是将开垦荒地作为国家基本政策之一。
凡有百姓开荒种地,朝廷皆给予丰厚奖励。
在百姓心中,他是难得的好皇帝。
执政三十余载,在各地减免赋税多达西十九次。
每逢灾祸,朝廷也总能第一时间赈济灾民,前后共达二十五次。
即便如此,粮仓从未真正丰盈!
人口不断增长,气候却愈发恶劣,导致农业收成波动剧烈。
虽未至于饥荒蔓延、饿殍遍野之地步,但粮食减产己是不容忽视的大事。
要知道,边境并不太平!
漠北仍有北元残部作乱,多年战火未曾停息。
老朱以“洪武”为号,乃马上得天下之人。
然则一旦为帝,用兵便极为克制。
因军中耗费巨大,需大量粮草支撑。
若粮食无忧,凭他的脾性,岂会容忍敌寇在边境肆意妄为?
“若准许通海贸易,从海外运粮入大明,便可彻底解决粮荒之忧!”
老朱边思索边凝视地图上的南洋一带。
据张彻所述,南洋西季酷热。
在那里,稻谷一年可收西至五季。
老朱并未怀疑。
农作物生长,关键在于光照与温度,只要这两项充足,自然丰收有望。+齐¢盛_晓¢说*惘¢ ~首-发?
出海取粮,并不需要走得太远,只需占据南洋即可。
再者,倭国藏有银矿,决不可轻易放过。
倭人性格反复无常,行事乖张,如同养不熟的小狼崽一般。
琉球一带近日倭寇作乱,依其一贯行径推断,不久后恐怕就会骚扰大明沿海。
这正是一个出兵倭国的良机。
眼下应抓紧操练水军!
至于张彻提议的开放海禁、通商海外,倒是需要再三斟酌。
朱皇帝本心不愿让商人势力坐大。
战事频发期间,催生出了盐商这个群体。
这些商人只要见着政策有一丝缝隙,便能钻出一条生财之路。
比如盐商,借运粮换盐引的空子大发横财。
可一旦富足起来,便忘乎所以,终日沉迷于享乐之中。
目前的盐商尚可控于掌中,但若再开海禁,滋生一批海贸巨贾,后果恐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