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北宋炮灰公主15(第3页)
说着又指了指不远处的几人:
“吶,瞧见前头那几个白衣裳的没有,那就是殿下专门挑出来培养的厉害人,听说但凡有成果,这一次光是奖励就有起码上百贯钱……”
“嘶!上……上百贯!”
同为庄稼汉的年轻人震惊地瞪大了眼睛。
“可不是嘛,人家有钱的嘞!别说百贯了,只要本事大,有那啥贡献……上千贯都有!”
“这还不算,咱们这儿之前有个厉害的老把式,大字儿都不晓得一个,只说道了几句旁人不晓得经验,就足足领了这个数呢!一辈子享福呢!”
伸出五根指头比划了一下,佃户老大哥羡慕地咂吧了嘴。
心道这么多银子搁前头吊着,可不得卯足了劲儿嘛!
“唉,这开头几年还有弄的不好的,这几年可都是厉害了!这一亩地的出息,比之前一亩半,甚至两亩都不差上什么!”
“这……这也太厉害了吧……”
来人再次咂舌,尤其是看着眼前这沉甸甸的麦穗。
“这……老哥,这皇庄上除了这杀虫药,这旁的也不晓得卖不卖……”
无独有偶,同样的对话发生在汴京城郊的各个地方。
亲眼看到了这一幕,反复试验过不会伤及植株后,除去极少数不信邪的,众人很快麻利用上。尤其田地多的,只当花钱买个心安。事实证明,他们确实是对的。
往后很长一段时日,大家伙都为这一决定庆幸不已。
果不其然,数日后,蝗群果真蜂拥而至。不过许是中途损耗过多,并未形成铺天盖地之势,饶是如此,众农户依旧吓得不轻。
尤其是再见到光秃秃的树干,或者某些贪便宜的,因着不肯额外多花上十文百文,导致除去额定了的十亩地外,其余都被啃的干干净净……
或者有些自以为聪明,没有按之前按规定的比例兑水稀释,结果可好,药物浓度不足以驱赶,甚至杀灭蝗虫,后果可想而知……
那可真是哭都哭不出来!
总之,经此一役,福康公主的名讳瞬间响彻汴京内外。于农户而言,真真是活菩萨不莫如是。
同一时间出名的还有最先带来消息的《晨间小报》。
有心人引导下,众人这时候方才发觉。哦,原来小报上从一开始不止有各种诗词文赋,朝中时政,还有各种有关种植类畜养类的内容。
甚至皇庄上,早前新出的各类药物,肥料,都一一包含其中。连售卖时间地址……
只一开始,某些人不够重视罢了。而农家人,更是大多大字不识,就别说看报了。
联想到当日皇庄上所见,一些聪明的村长,里正,甚至领命的农户已经开始自行集全村之力搜集报纸。
每每新发,必要找村中识字之人当场念出。别说,还真带来了一些极好的消息。
譬如,皇庄上又新出了新式农具,并附图案,使用方式一则,大家可自行制取。
譬如,如何预防家禽疫病,家禽牲畜快速生长小妙招,肥料制作等等。
再譬如,数月前,有船队自海外带来一物,名唤辣椒,用作调味极佳,京中多处餐馆甚是需求不菲,价格如今高达五十余文一斤,明日有需要者可至皇庄前免费领取部分种子……
总之,有蝗灾的顺风车,尤其在尝到甜头后。《晨间小报》以极快的速度在汴京,乃至各个地区扎根。
同一时间
就解……解决了?
伴随着汴京,乃至余下各州蝗灾迅速解决的好消息传来,朝堂上众人目光再次集中在眼前这位似乎总能出人意料的公主殿下身上。
尤其是这位近来在户部,甚至整个朝堂堪称雷厉风行的种种动作……
只当没瞧见上首,甚至周遭各种颇具意味的眼神,安宁照常按部就班上朝下衙,偶尔同一众小姐妹四处赏春品茗……
直到这一日,紫宸殿。
“官家,历来公主入朝参政已然违背祖训,今福康公主明明早有解决之道,却只迟迟闭口未言,反而由此在民间肆意邀名。
官家,这……这……公主此举,分明是无视朝廷,无视官家您啊,甚至于意图不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