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小冰河气候,朱重八活过来都无奈
三秦面馆的门板刚卸下半边,凛冽的寒风就卷着碎雪灌了进来,佟大刀正呵着白气擦拭案台,忽听得街面上传来一阵杂乱的马蹄声与车轮碾雪声,伴随着粗粝的吆喝——“让让,让让!三秦面馆到了!”
他探出头去,瞬间被眼前的阵仗惊得说不出话来。+第¢一^墈-书_枉^ ~免+费·粤^黩,
街面上,一队身着皂衣的差役正驱赶着围观百姓,后面跟着二十余辆马车,每辆车上都堆着鼓鼓囊囊的麻袋,麻袋口露出饱满的麦子,车辕上插着的木牌写着“仓廪司调运”。为首的差役头目翻身下马,粗声问道:“这儿可是三秦面馆?佟大刀在吗?”
佟大刀愣了半晌,刚要应声,里屋的佟湘玉己闻声出来,见了这乌泱泱的粮食,手里的账本“啪嗒”掉在地上:“官爷,这……这是咋回事?我们没买粮食啊!”
“没买?”头目从怀里摸出一张字条,“昨儿个有位姓朱的公子爷托仓廪司送三百石粮到这儿,说是给面馆用的。佟掌柜点验清楚,就在这回执上画个押。”
三百石?佟湘玉倒吸一口凉气。寻常人家一年吃不完六石粮,三百石堆起来能把后院整个填满,这朱少爷到底是啥来头?
正慌神间,王富贵揣着手从巷口踱过来,见了这场景只是淡淡一笑:“佟掌柜,佟大哥,收着吧。牧哥今早走时吩咐过,说粮食会送到,让卸在后面新买的那处院子厢房里,往后面馆做面、熬汤,敞开了用便是。”
“新买的院子?”佟大刀更懵了,“啥时候买的院子?”
“就昨儿后半夜,”王富贵挠挠头,“牧哥说面馆后面那处空宅闲着也是闲着,便让人盘了下来,打通了院墙,往后存粮、住人都方便。”他说着朝差役头目拱手,“官爷,这边请,后院门在这儿。”
差役们七手八脚地卸粮,麻袋落地的闷响此起彼伏,粟米的清香混着雪气飘满了巷子。佟湘玉看着堆成小山的粮食,忽然拉住王富贵:“富贵,你跟我说实话,牧哥到底干啥了?也没在账上支银子呀?”
王富贵嘿嘿一笑:“牧哥的事,咱别瞎猜。”
正说着,佟大刀突然指着最末一辆马车:“那袋咋是麦粉?还印着‘精面’的戳子!”
头目回头瞥了眼:“朱少爷特意交代,加十石精面,说是做汤饼用的。.e`z,暁^税!枉. `哽+薪!罪-哙,”
此时的李牧,正站在京城西城的“金巧手”铜匠铺里,鼻尖萦绕着铜屑与炭火的味道。
铺子中央的火炉烧得正旺,通红的炭火映得掌柜周老头满是皱纹的脸发亮。他手里捏着一把特制的铁钳,夹着一根烧得通红的铜条,铜条在砧上被锤子反复敲打,经过铁板的磨具,反复近50次,渐渐变成一根细如发丝的铜丝,随即被浸入冷水,发出“滋啦”的轻响,冒起一阵白烟。
“李公子,您瞧,”周老头举起那根铜丝,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己是第五十次拉丝,总算能到您说的‘发丝粗细’了。可这活儿太费料,十斤铜才能拉出这么15丈,还得是上好的云南赤铜,240两银子一丈,真不算贵。”
李牧捻起铜丝,指尖传来冰凉坚硬的触感。这铜丝粗细不均,偶尔还有凸起的疙瘩,离他想要的“标准导线”差得远,但在这没有精密仪器的时代,能拉出这样的细丝己属不易。
他叹了口气:“周掌柜,15丈不够,还得再拉80丈。银子不是问题,我要的是匀,是韧,不能一折就断。”
周老头眉头皱成个疙瘩:“?公子,这活儿得请七个徒弟轮着干,日夜不休也得半个月。而且……”他搓着手,“这料钱、工钱,怕是得两万西千两,您看……”
“这是一万两定金。”李牧从怀里摸出一张银票,拍在案上,“剩下的完工付清。我要的不是铜丝必须尽快,我希望在过年前必须完工,这点银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