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发财大计?蜂窝煤炉可是实业救国
残阳如血,泼洒在三秦面馆的青砖黛瓦上。-n^i?a′o^s/h^u_w/.¢c_o/m¢方才因电磁感应学说而沸腾的人群己渐渐散去,空气中还残留着众人激辩时扬起的尘土与未尽的热忱。
朱小宝带着冯宝正准备离开,忽闻李牧唤他:“朱少爷留步,有桩关乎天下生计的发财大计,与你细商。”
此刻,朱小宝见李牧眉眼间藏着难掩的兴味,便知绝非小事:“先生请讲,小宝洗耳恭听。”
李牧缓步至窗前,望着院中渐浓的暮色,指尖轻叩窗棂:“方才众人论电磁,皆叹其能改天换日,却不知眼下便有一桩事,能让百姓冬日不寒,能让国库添砖加瓦,更能让你我寻一条利国利民的生财路。”
他转身看向朱小宝,目光灼灼,“你可知,咱们这京城,每年寒冬要冻死多少百姓?寻常人家为省柴薪,往往一家人蜷在一床破絮里,白日不敢脱衣,夜里不敢伸腿;便是富户,烧炭取暖也是一笔重耗,稍有不慎还会中了炭毒。”
朱小宝眉头微蹙,这些景象他只是从内阁大臣那里听过,却从未亲眼见过。“先生说的是,”他低声道,“冬日取暖,确是天下人的大难题。只是……柴薪煤炭,自古便是如此,还能有什么新法?”
“法子便在这‘炉’上。”李牧走到面馆的煤炉子前,“你看,寻常柴炉烧柴,火旺时烫手,火弱时便凉,柴薪烧得快,烟气还呛人。炭盆更不必说,明火易引发火灾,炭气憋在屋里能要人命。
我这种新炉,用的是‘蜂窝煤’——将煤粉与黏土按比例拌匀,加水和成泥,用模子压成中间带孔的圆饼,晒干后入窑烧制,坚硬耐烧。0*0!晓-税`旺¢ `追+嶵\辛_彰~踕¨
你看这个底座留通风口,炉身中空,正好放下蜂窝煤,煤饼中间的孔洞能让空气流通,烧得更透;炉口加盖,既能保温,又能控制火势;侧面再接一根铁管通向屋外,将烟气导出,再不怕炭毒。”
“前几天进来时就看到了,就专注于听书了,倒是也没太注意。”朱小宝好奇的说道。
“这样的炉子,”李牧提起铜壶,“一个蜂窝煤能烧上两个时辰,续上一块便能持续发热。夜里睡前添好煤,封好炉口,晨起炉温仍在,能首接烧水做饭。寻常人家,一日不过用三西块煤,花费比烧柴还省。”
“先生这法子妙啊!”他凑近炉子看了看,“这孔打得巧妙,既能透气助燃,又能让热量散得均匀。只是……这煤炭好找吗?寻常百姓买得起吗?”
“煤炭的事,你且宽心。”李牧笑道,“北方诸州多有煤窑,只是以往除了冶铁、烧瓷,多用于取暖的不过是富户,销路有限,矿主常愁煤卖不出去。咱们若能将蜂窝煤的需求铺开,矿主自会争相开采,运费分摊开来,煤价只会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