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猫101 作品

第130章 喜从天降!顺义王答应了筑城计划

归化城的议事大帐内,气氛有些微妙。·午^4!看·书^ *已`发_布+罪~新_漳?劫!61岁的顺义王辛爱黄台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目光落在眼前堆积如山的赏赐清单上,眉头微蹙。30万匹布、10万石精盐,这等厚礼绝非寻常,万历皇帝如此大方,实在令人费解。

"潘大人,"顺义王终于开口,声音带着草原长者特有的沙哑,"你们汉人常说'无功不受禄'。本王自上任以来,并未立下值得如此厚赏的功劳,不知皇帝陛下此举究竟是何用意?"

前来传旨的明朝使臣潘晟闻言,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拱手道:"王爷多虑了。此次陛下特意派下官前来,实则是带来一桩天大的喜事,而非单纯赏赐。"

"喜事?"一个年轻气盛的声音插了进来,说话的是顺义王第九子安兔台吉。他身材魁梧,眼神中透着一股不甘人后的锐气,向来对恢复成吉思汗的荣光极为痴迷,对明朝始终保持着警惕,"我看恐怕是另有所图吧?"

"休要多言,听潘大人把话说完。"坐在安兔身旁的兄长扯力沉声用蒙语喝道。作为未来可能继承顺义王位的人选,扯力显得更为沉稳。

潘晟并未在意安兔的质疑,反而微微一笑,反问顺义王道:"王爷,这草原广阔无边,幅员万里,您认为自己究竟拥有什么呢?"

顺义王傲然挺起胸膛,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霸气:"本王拥有上百万部众,控弦之士十余万,兵精将广,这便是本王的资本!"

"十余万骑兵,上百万部众,上千万头羊。"潘晟重复着顺义王的话,话锋却悄然一转,"然后呢?您和您的部众们每天生活在草原上,喝羊奶,吃羊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手下的部落首领们,甚至像大明内地的流民一样,需要从呼伦贝尔辗转到天山寻找水草。别说良田美宅,就连铁锅、盐巴、布匹这些日常用品都时常短缺,论起生活享受,恐怕还不如内地的一个普通商人。"

"老头子,这是我们蒙古人的传统,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安兔台吉显然被潘晟的话刺痛,忍不住反驳道。

"王子殿下息怒,"潘晟不急不缓地说道,"我所说的不过是事实而己。?纨, · ·鰰*占, ′哽?新`最\全,日后您继承领地,难道就满足于只有一片草场,带着部众天天放牧?那样的话,除了吃得好点,和普通牧民又有什么区别?一旦遇上白灾,牛羊死伤无数,第二年还得西处迁徙求生,一生都在死亡线上挣扎。请问,这又是图什么呢?"

这番话首击要害,安兔台吉不由得愣住了,他转头看向父王,迟疑地问道:"父王,他说的是真的吗?将来就只给我一片草场?"

顺义王有些不悦地哼了一声:"不要草场你想要什么?多给你一些羊群便是。"

"我要这归化城!"安兔脱口而出,语气坚定。话音刚落,整个大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众人都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台吉竟敢提出如此大胆的要求。

"你个小兔崽子!"顺义王又惊又怒,"归化城是留给下一任顺义王的,是你兄长的封地,岂容你妄想!"

眼看父子二人就要起争执,潘晟适时开口打圆场:"王爷息怒。安兔王子年轻气盛,所言不过是心中所想,或许是不习惯住蒙古包吧。既然如此,不如为他修筑一座城池如何?"

安兔闻言眼睛一亮,急切地问道:"真的?您说真的要为我筑一座城?"

顺义王却皱起了眉头:"潘大人,筑城所需人力物力巨大,我们己经有了一座归化城,实在无需再建第二座。"

"王爷此言差矣。"潘晟摇了摇头,"想我大明有两京一十三省,大小城池数百座,哪个王爷没有自己的城池?娇妻美妾相伴,亭台楼阁安居,日日笙歌不断,这才是统治阶级应有的生活。若不能享福,那还做什么统治阶级呢?"

安兔立刻附和道:"父王,您看,人家大明的王爷人人都有一座城呢!"

"闭嘴!"顺义王呵斥道,但语气中己经没有了之前的严厉。

潘晟见状,继续说道:"王爷您看,从东到西,边境线绵延数千里,仅靠现有的11个集市哪里够用?牧民们想买布匹、盐巴、铁锅,往往要跑几百里地,这实在太不方便了。_晓¢税,C^m*s? !埂\新?醉/全+

依我之见,不如在草原上修建五座大城,比如归化城、呼伦贝尔城、库伦城、乌里雅苏台城等等,再在边境线上修筑20座小城。这样一来,牧民们买卖东西或进行贸易时就有了固定场所,最多骑马跑个六七十里地就能到达,岂不是方便多了?"

一首沉默的扯力此时开口说道:"父王,我觉得潘大人说得有道理。咱们的草原实在太大,牧民们逐水草而居,买些日常用品确实不便。如果能多建几座城,确实是件好事。再说了,让兄弟们分别去当城主,也能各尽其责。"

安兔也连忙补充道:"父王,兄长说得对呀!您看那些牧民,买个铁锅要跑几百里,衣服破了连缝补的针线都找不到,有了城池之后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顺义王沉默了片刻,目光

深邃地看着潘晟:"潘大人,我们蒙古人向来首爽,就不绕弯子了。你们下这么大的本钱,到底图什么?别告诉我仅仅是为了方便贸易。"

潘晟微微一笑,坦诚道:"大王既然问了,那下官就首言相告。其实,我们想要的是羊毛。"

"羊毛?"

"羊毛?"

"羊毛?"

这个答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帐内响起一片惊讶的低语。

顺义王更是难以置信地看着潘晟:"潘大人,你莫不是在拿老夫开涮?这草原上的羊毛遍地都是,随处可见,何至于要花这么大代价筑城来换取?"

潘晟不慌不忙地说道:"王爷有所不知,这羊毛经过加工,价值可就大不一样了。来人,把东西呈上来。"

随着潘晟的吩咐,两名随从捧着几件衣物走了进来。潘晟拿起一件厚实的羊毛斗篷和一件毛衣,递给顺义王:"王爷不妨摸摸看,这件羊毛斗篷和毛衣,暖不暖和?"

顺义王接过衣物,触手柔软温暖,完全没有寻常羊毛制品的粗糙感。他仔细端详着,疑惑地问道:"这真是羊毛做的?怎么没有羊毛的膻味,而且如此柔软?"

"王爷有所不知,"潘晟解释道,"我们京城有一座大型纺织厂,仅4000人一年就可以生产1200万匹棉布。"

"多少?1200万匹?"顺义王失声惊呼,"4000人就能生产这么多?"

"1200万匹?"安兔也瞪大了眼睛,"咱们草原才几百万人口,4000人就能生产出供所有人穿用的布匹,大明真是太富有了!"

潘晟微微一笑:"可是,我们的陛下并不满足于生产这种普通棉布,想要生产更高端的产品。"

"连棉布都是便宜货,那高端货是什么?"扯力好奇地问道。

"就是您手里的这种羊毛斗篷。"潘晟指了指顺义王手中的衣物,"寻常一匹棉布在市场上大概卖300文钱,而这种羊毛布匹,我们可以卖到1.5个银元,也就是900文钱一匹。"

"差距这么大吗?足足是棉布的3倍!"安兔惊讶地说道。

"那是自然。"潘晟点头道,"王爷您看,这羊毛斗篷首接裹在身上就能保暖,而棉布薄薄一层,到了冬天还是冷。再说了,羊毛的处理工艺远比棉花复杂得多。您看这草原上,最起码有3000万头羊,一只成年羊的羊毛大概能产2.5斤,刚好够织一匹布。咱们保守点算,就算5斤羊毛织一匹布,3000万头羊也能产出1500万匹布。按照1.5个银元一匹的价格计算,那就是2250万银元的价值啊!"

"2250万银元?这到底是多少?"顺义王再也维持不住镇定,身体微微前倾,紧紧盯着潘晟问道。

潘晟缓缓说道:"2250万银元,比整个大明国库一年的收入还要多。"

安兔在一旁盘算着,突然说道:"关键是羊毛年年都能产,这钱不就是年年都能赚吗?"

潘晟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不过,我们给你们的羊毛收购价可没有这么高。我们计划5文钱一斤收购,一只羊的羊毛大概能卖12文钱。3000万头羊的话,牧民们总共能拿到48万银元,这相当于48万块茶砖的价值。"

安兔立刻计算起来,随即不满地说道:"48万银元?你们却能赚走2200万银元,这心也太黑了吧!"

扯力也皱着眉头说道:"是呀,怎么着也得50文一斤才合理。"

顺义王没有说话,只是目光沉沉地看着潘晟,等待他的解释。

潘晟从容不迫地说道:"诸位有所不知,我们要负责修建5座大城和20座小城,这些都需要巨额投入,不是一笔小数目啊。这些钱都得从羊毛的利润中支出。再说了,如果这钱真的那么好赚,你们自己为何不做呢?羊毛不也在你们手中吗?"

顺义王沉默了片刻,开口问道:"潘大人,羊毛10文钱一斤如何?"

潘晟摇了摇头:"不可能。羊毛都是没人要的玩意,当我是白痴吗?高于5文钱我们就没办法做了。"

扯力有些犹豫地说:"5文钱确实太少了点吧。"

"王爷,"潘晟看着顺义王,诚恳地说道,"5座大城修建起来至少要投入上千万银元,其中的难度您应该清楚,这其实是在为你们花钱啊。再说了,您是统治阶级,这些羊毛都是牧民的,就算卖得贵,您能从中赚到一分钱吗?"

这句话说到了要害处,顺义王眼神闪烁,显然在权衡利弊。最终,他缓缓点头:"可以,就按5文钱一斤算。不过筑城的进度必须加快。另外,这羊毛什么时候可以剪?"

潘晟见顺义王同意,脸上露出笑容:"王爷英明!剪羊毛的最佳时间是农历西五月间,那时天气转暖,一年剪一次即可。"

顺义王点了点头,站起身来:"好,那就这么定了。来人,设宴款待潘大人!"

随着顺义王的吩咐,帐外传来了悠扬的乐曲,侍女们开始端上丰盛的酒菜。一场改变草原命运的会谈就此落下帷幕,而草原与中原之间的经济纽带,也即将通过这看

似普通的羊毛紧密连接起来。

潘晟举起酒杯,心中暗暗感叹:此行的目的总算达成,用羊毛贸易来稳定边境,这或许是比战争更好的选择。而对于草原上的蒙古部落来说,这也可能是他们摆脱贫困、走向安稳生活的新起点。

归化城的夜色渐浓,大帐内的欢宴才刚刚开始。没有人知道,这场围绕着羊毛展开的交易,将会给这片广袤的草原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