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待客(第2页)
林如海也想到了这一节。前世他与族人少有往来,关系十分平淡,后来林暄夭折,族里有人打起了林家家产的主意,想把儿子过继给他,更是惹怒了他。以至于他死前想托付族人将来照看黛玉一二,都开不了口。
这一世林暄尚在,林家与族人的矛盾不会再发生,林如海重新审视了一遍林家族人,发现他们并非全都是小人。
若能从中找出几个好苗子,加以培养,将来说不定能和林暄在官扬上守望相助,也能让黛玉多一份倚仗。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林如海当年尚且有个侯门公子的出身,到了林暄这一代,却是什么都没有了。
因此林如海不得不为林暄早做打算。
却说林家祖上是耕读之家,除了林如海祖上得封怀安侯这一支外,其他族人仍以耕种为生。
林氏现在的族长与林如海是远房的堂兄弟,名叫林瀚,当年也曾中过秀才,乡试考了四次都屡试不中,他便不再考了,一边继续耕种为生,一边教族中子弟读书。
收到林如海送来的请帖后,林瀚心里涌起几分感慨,他们祖上曾经与怀安侯不和,立下祖训不许后人与怀安侯的后人多有往来。
可是百年过去了,他们这一族仍旧人才凋零,有出息的子弟寥寥无几,更是没有一个能与林如海相提并论的。
林瀚年轻时也很有几分骨气,林如海回老宅守孝那几年,正是林瀚屡试不中家中最为艰难的时候,他却从没想过去林如海家里打秋风。
但他现在是一族之长,为了族人的将来,只好先把骨气放在一边了。
腊月二十六,天气难得晴朗,族长与妻子房氏带着族中老少约摸二十余人,来林宅做客。
林如海领着林暄在前院招待男客,问明族中如今人数、祭田后,林如海粗略估算了下,维持生计倒没问题,再想创办族学、延请名师就力不从心了。难怪只出了几个秀才,连举人都未有考中的。
林如海当即便与林瀚商议,每年出银三千两给族里,由林瀚负责购买田产、开办族学。
另外,除了林瀚仍担任启蒙先生并教授四书,还需再请一位举人或进士出身的,教授科举之道。
至于具体人选,还得从长计议。
林如海考虑得如此周到,林瀚哪里说得出一个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