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变天了

这三年来,发生了两件令朝野震动的大事,每一件背后都有林如海的推动,明面上却又与他毫不相干。

先是建安十三年春,兵部尚书因贪墨军饷一百三十万两,被判抄没家产,罢官流放八百里。

前世建安十七年,林如海刚随黛玉入京,魂魄尚不能离开黛玉太远,故而只在宁荣两府附近晃悠。

某日偶然在宁荣街上的酒楼里,听到兵部尚书之子与一众纨绔子弟酒后吹嘘,“什么西北大将军,为了几十万银子恨不得给我爹当狗。可惜啊,他不太会说话,脑子也不太好使,总被我爹耍得团团转。”

林如海由此推测,兵部尚书贪墨军饷,且西北军求告无门。

由于开国四王八公都以军功封爵,本朝初期大半兵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其中又以四王为首,虽然经过两代皇帝的权力收拢,北静王和西宁王的兵符已归还朝廷,但四王八公在军中的势力仍旧不可小觑。

兵部尚书就是南安郡王的心腹,利用职位之便为南安郡王府敛财无数。

重生后林如海提前布局,暗中护送西北军进京告御状。

皇帝当朝震怒,下旨命刑部协助大理寺彻查兵部。

兵部尚书倒下后,牵连出一众与他同流合污的官员,皇帝雷厉风行,提拔了心腹或忠臣在重要的位置上。

虽然没能直接将南安郡王拉下水,却也重挫了四王八公,令这一众勋贵安分了不少时日。

最关键的是,皇帝对朝堂的掌控隐约超过了太上皇。

于是,当年年底,皇帝下旨召南安郡王回京述职,这次,南安郡王没有找借口拖延,很快就带着十余个亲信回了京。过年后,皇帝又亲自遴选了二十余名勋贵子弟,让南安郡王带回军中历练,南安郡王也不敢不从。

皇帝的这步棋,便是利用朝中所有勋贵旧臣向南安郡王施压:明知其中或许有皇帝安插的密探,却不得不好生安置。

说起来,荣国公府的长房嫡子贾琏也被选中了。圣旨下达后,不单是贾琏自己疑惑不解,贾母和贾赦也是一头雾水。

贾琏文不成武不就,皇帝到底是怎么看出他“英武不凡、堪为世家子弟表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