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姐妹齐心做大事
不过他也理解贾母的想法,薛宝钗比贾宝玉大了两岁,作为男子,十四五岁成亲也不是不行。
另外,薛宝钗和贾宝玉同住大观园,不分昼夜地往怡红院去,难保贾宝玉不会对她动心。
贾母最是疼爱贾宝玉,自然想为他找一门他自己中意的婚事。
所以当贾母提起史湘云的时候,贾政没有多想,当下就表示,“全凭母亲做主便是。”
贾政如今对仕途颇觉灰心,时常告假在家,或读书习字,或与清客们下棋吃酒。
偶尔来了兴致,考校指点一回贾儿孙们的功课。天长日久的,贾政发现贾兰不仅有其父贾珠当年的天资,还是个刻苦用功的孩子。
而且贾兰比贾宝玉听话、上进,比贾环聪明、懂事,因而贾政对贾兰亲近重视了许多。
贾宝玉的事情他索性撒手不管了,想来上天给了他一枚宝物,对他的将来也另有安排。
这边贾母等人在潇湘馆内坐了一阵子,便起身往别处去。
贾敏却有些神思不属,一路上都没怎么说话。
因为她总会忍不住地想象,上一世,黛玉走过这些地方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潇湘馆那一座小小的院落与十几间房舍,埋葬了黛玉的半生。
弥留之际,望着窗外的千竿翠竹,听着满府的喧闹声,黛玉又在想些什么?
随着贾母走到秋爽斋时,贾敏才渐渐回过神来,吃了一顿食不知味的饭。
饭毕,众人略坐了一会儿,薛姨妈和薛宝钗母女携手而来,说是来陪贾母解闷。
大好的日子,贾母没有下她们的面子,却也没了游园的兴致,领着众人回了荣庆堂。
贾敏便伺机告辞,保龄侯夫人见状,也说家中有事,贾母苦劝不住,只留下了史湘云,任由贾敏、保龄侯夫人前后脚离开了荣国府。
贾敏的马车出了宁荣街,却没往林府去,而是拐到了西城门的方向。
黛玉、张清澜、沈家姐妹、楚乐仪、季晓筠此刻正在林家的一处庄子上。
她们并不是来玩的,而是要办一件正事。
起因是黛玉见贾敏命人买粮食、搭设粥棚救济灾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灾民们做些事情。
黛玉有一位品性高洁、把百姓放在心上的父亲,和一位怜贫惜弱、行善积德的母亲。
言传身教之下,她懂得人间疾苦,说不出“何不食肉糜”的话来。
京城周边郡县有数万人口,即便朝廷预备了许多赈灾粮食、钱财,也不可能救济到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