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79章(第2页)

“还好小姐还有这个别墅,不然就真要睡那个破屋子了。”刚进空间,强尼的嘴就又开始碎碎念。

它一边整理着沈照月的睡衣,一边夸张地形容着:“那屋子连我的充电间都不如!”

这别墅里面,专门给强尼弄了一间房来做为充电间使用,确实不是外面那个小土屋能比的。

哪怕知道是在执行任务,但一想到那个又小又破的土屋,强尼的处理器就忍不住过热。

它已经在数据库里给那个素未谋面的“臭男人”记上了一笔。

居然让小姐住这种地方,简直不可饶恕!

要不是她认床,外面的床铺其实还算不错,至少被褥都是崭新的,还带着阳光的味道。

沈照月没理强尼的小声蛐蛐,先去洗了个澡。

等她擦着头发出来时,强尼已经贴心地准备好了热牛奶和助眠香薰。

“强尼,明天我七点半要开始义诊,你七点叫我起床!”临睡前,她对着正在调试空调温度的机器人叮嘱道。

考虑到可能会有村民提前来排队,提前半个小时准备应该差不多了。

强尼立刻比了个夸张的ok手势:“包在我身上!”

说着,它的电子眼切换成闹钟模式,已经开始倒计时。

沈照月忍俊不禁,钻进柔软的被窝。

空间里的席梦思床垫,确实比外面的土炕柔软,她还是更习惯睡这个。

强尼贴心地调暗了灯光,开始播放轻柔的白噪音,等沈照月呼吸变得均匀绵长后,才轻手轻脚地退出房间去充电。

一夜好眠……

“小姐!快醒醒!”强尼冲进房间,摇晃着床上熟睡的沈照月。

“唔……”沈照月翻了个身,把脸埋进枕头里,迷迷糊糊道:“让我再睡会儿。”

“小姐!”强尼声音提高八度,语气焦急:“外面……外面有好多人走动的声音!”

它说的外面,自然是空间外。

沈照月一听,猛地坐起身,长发凌乱地披散在肩头。她眯着眼看向墙上的时钟——才六点半!

“怎么这么早?”她一个激灵彻底清醒,飞快地跳下床穿衣服。

强尼已经贴心地准备好了洗漱用品,连牙膏都挤好了。

三分钟内完成洗漱,沈照月闪身出了空间。

她刚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十几个村民已经在院门外等候着,见她出来,纷纷露出憨厚的笑容。

“小医生醒啦?”一位胡子花白的老大爷拄着拐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俺们怕来晚了排不上号……”

康庄村没医生,他们这些年纪大的,出远门也不方便,看个病实在是难,更何况现在还能免费看。

一个个从昨天就眼巴巴望着,天没亮就跑来了。

“还没吃早饭吧?”一位裹着头巾的婆婆挤上前,不由分说塞了个粗瓷碗在沈照月手里:“我家刚熬的小米粥,还热乎着呢!”

晨光中,碗里金黄的小米粥冒着热气。

沈照月心头一暖,赶紧把屋里的木桌搬出来摆在院子里:“大家别急,排好队一个个来。”

大爷大娘们十分配合,很快就自觉地排成了一条整齐的队伍。

晨光中,老人们花白的头发上还沾着晨露,却都安安静静地等待着。

“手放这里,放松。”沈照月指了指桌上铺着蓝布的小布枕,声音轻柔。

第一位大爷乐呵呵地把手腕放上去,粗糙的手背上青筋分明。

指尖刚搭上脉搏,沈照月就忍不住笑了:“哎呦大爷,您这身体好着呢!”

她收回手,忍俊不禁道:“比小年轻都强健,不用在我这里浪费时间。”

这脉象沉稳有力,哪需要看什么病啊!

大爷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这不是从没看过医生,想见识见识嘛!”

在众人的笑声中,他乐呵呵地起身让位。

“下一个!”沈照月朝队伍后面喊道。

上来的是个佝偻着背的老婆婆。

沈照月仔细诊脉后,很快从带来的草药里,抓了两帖药出来。

“你这病不严重。”她将药包好递过去:“回去早晚熬水喝,一帖药能熬三次,吃完再来看。”

婆婆千恩万谢地接过药,沈照月已经转向下一位:“下一个!”

这次是个面色发黄的中年妇女,沈照月诊脉时眉头渐渐皱起。

“你这有点严重。”她示意妇人坐到旁边的木凳上:“坐过来,我给你扎几针。”

随着她取出银针,排队的村民们顿时骚动起来,不少人面露惊色,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

“这针往人身上扎,不会把人给扎坏了吧?”一个中年男人忍不住出声,眼睛瞪得溜圆。

他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胳膊,仿佛已经感受到针扎的疼痛。

沈照月闻言莞尔,手上的动作却丝毫不停。

她轻轻捻动银针,针尖在晨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大爷大娘们放心,这是中医针灸,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说话间,她已将三根银针稳稳地刺入妇人后肩处的穴位。

令人惊奇的是,这妇人非但没有喊疼,反而舒展开紧皱的眉头:“哎呦,热乎乎的,舒服!”

围观的村民们见状,紧张的神情渐渐放松。

有些好奇的,甚至凑过来,仔细查看着这些扎身上的银针,啧啧称奇。

沈照月一边继续施针,一边用余光扫视着人群,现在人渐渐多了起来,但一直没见到那天在山上看到的身影。

“大夫,我这腰疼了十几年了……”

“同志,我家娃儿总说头晕……”

村民们一个接一个上前问诊,沈照月耐心地为每个人诊治。

随着天色越来越亮,前来就诊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不过排队的还是以年长者为主,年轻人寥寥无几。

闻宴西不放心沈照月一个人应对这么多村民,特意绕路过来看一眼。

可抱着同样想法的人显然不少——院子里排队看病的人还没院外围观的人多。

那些个年轻小伙假装路过,眼睛却不住地往院里瞟。

还有几个孩子趴在墙头,好奇地张望着这位“仙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