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官场不止人情世故,还有尔虞我诈(第2页)
等到两个人埋头喝着碗底的粥,终于停下说话时,汤和这才关切的询问:“你们大老远的赶来,有事吗?”滁州到温州可是有千里之遥。
看两人风尘仆仆,疲惫的神色,再加上温州官场变动的情况,指定是快马加鞭赶来的。
两个表亲,你看看我,我望望你,暗中互相推搡了一番,还是与汤和关系更为亲近的那个较为年轻的老者,舔脸一笑。
“也没有什么大事,这不是听说朝廷要开恩科,我家的老三考中了秀才,想着来问问表兄,你认不认识滁州那边的先生,帮着引荐一下,指点一二。”
不等汤和点头,另一个表亲又补充了一句。
“李通判刚才说,最好要浙东出身的先生,说是这次出题的是那位神机妙算的刘大人,刘大人写了好多类似的题目让浙东的学子做呢。”
原本热心肠想报恩的汤和,听到这番话,脸色剧变,怒视着李通判。
“李通判,敢造刘老大人的谣,你头上这顶乌纱帽不想要了吗?你难道不知道,开恩科这件事,是陛下授意的吗?”
别以为他以前和刘基有过口舌之争,就想利用这一点,来挑拨他和刘璟的关系。
对于李家这种含沙射影,暗箭伤人的手法,他见得多了,早有防范。
李通判连忙摆手澄清:“下官可没有说刘大人徇私舞弊,是将军你的两位表亲会错了意,下官只是说,这次主考官是刘中丞,刘中丞又经常给浙东学子答疑解惑,请浙东出身的先生来指点,不是更能接近刘中丞出的题目嘛,下官知道将军和刘中丞不睦,这事将军要是难办,下官去办。”
给汤和办事的机会,这不就来了吗?
汤和看着眼珠乱转的李通判,脸上满是讥诮之色。
果然李家子弟和老大哥李善长,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也是。
李家祖坟上冒青烟,只能出一个像老大哥一样过目不忘、敏而好学、才思敏捷的人,要是李家人人都成才的话,只怕当年说刘基将祖坟葬在龙脉上的传闻是假的,李家把祖坟葬在龙脉上倒是真的了。
而两个表亲,虽然是农户出身,不懂得什么朝政大事,但自从汤和当上大将军以后,族里孩子有人资助开始读书,他们的见识比普通人要广泛许多,一下子听出,带他们前来的李通判,好多不是顺路的热心肠,倒像是另有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