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浮森 作品

第302章 操之过急?不,扬长避短

“督察院没有上奏,管咱要人手也就算了,太常寺也没有上奏,韩国公不愧是韩国公,让他当太常寺卿,真是屈才了。”毕竟是当过一国丞相,区区一个太常寺,一定难不倒李善长。

朱元璋一边称赞,一边让云奇把太常寺在职官员的花名册拿过来,核对完他们的履历。

在回复礼部牛谅的奏疏中,碰到牛谅明里暗里要人的时候,就在旁边批注,添上一个太常寺官员的名字。

这样一来,可以让牛谅去太常寺借调一下适用的人手,毕竟两个部门彼此之间走动较多,对彼此部门办事的流程十分的熟悉。

“牛爱卿之前可是举荐过韩国公当丞相的,咱相信两人一定能够携手,处理好两部的事情,你说是不是,标儿?”

正好朱标看着花名册里的名单,还有上面写的礼部官员履历,不知道该从矮子里面拔高,挑哪个官员发放养廉银呢。

听到父皇的安排,他直接把礼部官员的名单的到了一边。

不再考虑。

而宋濂七人,听到此话,脑子微稍转了一下,便明白陛下这是不喜韩国公重返朝堂,故意给韩国公使绊子。

不。

或许是想重新重用韩国公,故意考验韩国公也说不定。

“韩国公年岁比咱们还要大一些,也不知道这段时间,能不能撑过去?”

“撑不过去就回府养老呗,又不是没回去。”

“嫌京城待不下去了,告老还乡,回到老家,他家不是已经买下了万亩良田吗?”

当初正值朝廷用人之际,韩国公打起了退堂鼓。

如今要是再打一遍退堂鼓,韩国公别说想以顶替外甥官职效力为借口,入朝为官。

哪怕是父代子职,陛下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标儿,你先写着名单,咱先出去一趟。”

朱元璋打了声招呼,也没有说去哪里。

但朱标却是心神一动,看向父皇远去的背影。

直到父皇出了院门,没往东宫的方向去,而是前往了乾清宫的方向,他这才收回目光,暗嘲自己多虑了。

也对。

父皇总不可能遇到什么难题,都要去向英儿请教一番。那样的话,岂不是成了英儿献计献策,父皇定论,他来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