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大败郭氏(第2页)
陆川说:“所谓衣食住行,‘衣’排在了第一个,那我们就打服装行业吧。”
阴双承立刻介绍起了相关情况:“郭氏在琅琊郡内有裁缝铺十家、成衣铺十五家、估衣行二十六家,整个徐州府的范围内,这个数字大约得再翻一番。”
裁缝铺是给衣服量身定做的,用的是比较好的布料,甚至还有皮料,一般供有钱人消费。
成衣铺是卖现成衣服的,所用面料比较便宜,几片布叠在一起裁剪,款式比较单一,做工也比较粗糙,可供挑选的余地比较小。
而且新衣服都偏大,买了衣服以后需要再出几文针线钱,才能改成比较合身的大小,一半适合正在长身体的孩子穿。
估衣行卖的是旧衣服,有人来买,也有人来卖,不拘规格品类,贵的和贱的都有。
因为是旧衣服,其中难免会有瑕疵和破损,需要修补或者遮掩起来。货物一旦售出,概不退换就是他们的规矩。
陆川的目标是成衣铺和估衣行,因为这里会有大量的穷人在此消费。
这些世家高高在上太久了,他们根本不在乎底层市民和穷人们的诉求。
确实,这些人很穷、没什么存在感;但其实,这些人才是供应了整个产业销量的绝对大头,并且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利润。
只有抓住了他们的心理,才能掌握整个行业的话语权。
其实,这些人的心理很容易满足,只需要稍微多为他们着想一点,为他们多做一步,马上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郭氏成衣铺的旁边开了陆氏成衣铺,两家的进货渠道是一样的,并不存在孰优孰劣。
可是陆川多做了一步,他推出了几款非常好看的版型,不光是半大孩子,很多大人也很喜欢陆氏成衣铺的商品。
不仅如此,陆川还在店里搭配销售一些廉价的香囊以及渠丘郑氏做出来的玻璃饰品。
原本,这些环佩叮当都是有钱人的特权;而现在,穷人也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买到饰品,装配到衣服上。
即便这些东西很影响做活,可是到了闲暇下来的时候,大家还是愿意在腰间挂满配饰,到大街上溜达几圈。学着那些有钱人的腔调,缓步徐行,倒是别有一番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