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万里 作品

第361章 大基建项目(第2页)

大量的灾民被陆陆续续放进关内,在军队的全力戒备下,民众的情绪还算稳定。

首先要解决的是灾民的吃饭问题,陆川做出了表率,第一个从自家的粮仓里拿粮食出来赈济灾民。

有了粮食果腹,哪怕只是杂粮粥,也足可以让百姓们暂时安定下来。

这还不算,他还把自家成衣铺里的衣服全都捐了出来,又让裁缝加班加点赶制更多棉衣。

有了他的带头,其余世家都无话可说,只能有粮的出粮,有钱的出钱,有布的出布,有人的出人。

但仅仅这样的话,最多只能维持三五天的稳定,因为住宿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还是沿用“以工代赈”的核心思想,所有的流民按照技能进行分类,诸如裁缝、厨师、纺织女工之类均各安其份。

其他青壮年劳力都被编入了阿柱的施工队,木匠、泥瓦匠等都被集中起来,培训水泥的用法,然后负责给所有的流民盖安置房。

按照陆川的要求,水泥安置房都建在现有村落的旁边,而且建造标准很高,要求必须宽敞、明亮、坚固。

安置房还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必须给每一户人家都在规定位置装一个壁炉。

壁炉的样式很奇怪,无法像灶台一样烧水做饭,没有人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

按照陆川的设计:待流民走了以后,这些房子将会被用来安置本地居民,将原来的那些土坯房、茅草房之类的全部淘汰掉。

剩下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壮劳力占了大部分,这些人都被安排去生产水泥和修筑水泥路。

还有一些老的老,小的小,没有劳动能力的,就要靠家里的男丁更卖力的干活,才能挣来口粮。

实在是无依无靠,又无法从事生产的那些老人,陆川会给他们安排派粮、盛饭之类的活。

一个如此庞大的工程,陆川称之为:大基建项目。

有了这一批生力军的加入,修筑水泥路的进度大大加快,只用了半个月就把大半个齐郡都铺满了。

原先最坚决反对流民入境的王墨现在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夸赞陆川是大大的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