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万里 作品
第372章 讽刺(第2页)
“静为躁君者。人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龙静故能变化,虎躁故夭亏也。”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辎,静也。圣人终日行道,不离其静与重也。”
“故《中庸》有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两题出完,二人俱对答如流,宇文化只得铩羽而归。
杨清治打了个圆场:“好好好!二位小先生虽然年轻,却有真才实学。在场诸位既是宾客,也是朋友,大家自然相处就好。”
陆川原以为:像冯翊杨氏这样的大户人家必然有数不清的规矩,毕竟前世的“西餐礼仪”就非常的繁琐,非常的麻烦。
可是让陆川没想到的是:杨氏吃饭的时候其实很随意,就是几个人围坐一桌,边聊边吃而已。
陆川很喜欢这种模式,无论多么珍贵的食材,只要一双筷子就能吃上。工具嘛,方便才是第一要素。
相比之下,那满桌刀叉、餐盘、杯具的西餐简直就是人类进化不彻底的代表。
因为真正的功夫根本不需要客人动手,全都是暗中处理完成以后再端上桌的。
在杨素的介绍下,陆川认识了诸如:驼蹄羹,鹿尾酱,野猪鲊,消灵炙、浑羊殁忽等名菜。
鹿尾酱和消灵炙要用鹿肉来制作;驼蹄羹的主料是驼蹄;野猪鲊的制作材料是野猪肉;浑羊殁忽是用整只羊套整只鹅……
其中最惊人的一道菜叫做“雪婴儿”,就是用豆苗贴田鸡。
这是一道功夫菜,用豆苗包裹在田鸡肉的外面,制作成功后,将豆苗丢弃,里面的田鸡肉像雪婴儿一样,白嫩软糯,还含有豆苗的香气。
从原料道到烹饪方法,无不是穷尽奢侈之能。相比之下,陆川的炒菜虽然别有一番风味,可比起真正的上流社会,只能显得非常寒酸。
宴会毕,杨素引陆川找到了二家主,杨清远。
对于陆川的建议,杨清远很感兴趣,果断答应了和陆川合作售卖玻璃、布匹、成衣和糖水的生意。
其实杨氏自己也经营布匹和成衣,本来是不想要的,但是陆川明言:“如果没有布衬着,玻璃会在路上全部震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