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羔利债(第2页)

这两家的田地都靠山,地势偏高,肥力很薄,所以每年的收成都不好。

辛苦种地,一年忙到头,节衣缩食、吃糠咽菜,结果却是连地租都交不起。

地租借债,就是那羔利债的路数,半年为期是九出十三归,一年为期则是借七还十四。

年年种地,年年欠租,年年都只能借新债还旧债,日子永远都没有盼头。

苏扬两家关系不错,苏大春和杨喜儿同年岁,是自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

他们八岁那年,杨百劳和苏骡子一起种地,中午的日头太毒,二人坐在树下乘阴凉。

苏骡子随口说了一句:“老杨,以后让我儿子娶你女儿得了。”

杨百劳也随口回答一句:“好啊,省得姑娘远嫁,看不见人的时候怪想的。”

于是,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一没谈彩礼,二没谈嫁妆,更没有三媒六聘和繁琐的仪式,苏大春和杨喜儿就成了夫妻。

只是两个孩子还小,过门的事还得等大一些的时候再说。

日子年复一年地过,两个孩子长到十六岁,原本该是小两口一起过日子的时候了。可没想到苏骡子突发急病,无钱医治,死了。

临死之前他特意交代:“守孝不要三年,只需要一年就可以了,不准把喜儿耽误了。”

父亲的死让苏大春一夜之间长大,他记住了一句话:“不准把喜儿耽误了。”

于是他找到杨百劳商议:“伯伯,我打算去找宇文老爷把地退了,自己出去闯荡一番。”

杨百劳有些吃惊:“孩子,你要走?喜儿怎么办?”

苏大春说:“我都想好了,快则一年,慢则两年,不管我在外面有没有发财,都要必然回来娶喜儿。”

“这几亩地太偏、太薄,宇文家的人平时根本不上这来。我把地退了,你们偷偷种着,年底也好多几分收成。”

“到时候要是能把地租交清了最好,若是老爷问起来,就说是我外出做工挣回来的钱。”

对于苏大春的这个安排,杨百劳倒是没什么意见,回头又看向自己的女儿。

苏大春看着喜儿,郑重地说:“喜儿,最多等我两年,两年后我若是没回来,那便是死在外面了。你趁着年轻,另外寻个好人家吧。”

一句话,说的喜儿泪流满面:“大春哥,你一定要回来,喜儿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