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六十分

来电的老师自报家门,先道了三声恭喜。“您是江城一中,苏夏同学的妈妈对吧?”

苏小娟刚到公司不久,闻声紧张到从转椅上站起,屏息轻声,“我是,您说。”

平常在下属面前再说一不二,在女儿的未来面前,她也只是个普通的母亲。

近几年艺术团重点发展民乐,留给弦乐生的名额连年缩水。

正月里的考试结束,苏小娟被拉入了几百人的艺术团考生家长大群,群内禁言,所有家长的备注整齐划一,清一色的乐器种类加姓名。

几个同为大提琴的考生妈妈私下里加过她,小孩多半是一路在央音念附小附中的正经琴童,师出名门。

决定命运的岔路口面前,有的人艺考失利,有的人野心勃勃,志不在职业乐手道路,想用扎实的乐器基本功撬开顶尖院校的大门。

剩下的孩子,不乏本身一模成绩就在全市前一百的尖子,像苏夏这样两边都不沾的纯特长生,反而是少数。

知道今年加分格外苛刻之后,家长们三天两头互相通气,打探对方孩子有无接到清大通知。

江城离京市十万八千里。

苏小娟不像群里某些妈妈一样,有内部的熟人和情报网。

一开始还偶尔在群里冒个泡,潜心请教几个问题,后面越看越紧张,慢慢就成了纯潜水,偶尔才刷刷消息——

谁都知道,艺术团今年只要一个大提琴手,群里同时有两个孩子考上清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八卦听得再多,最终还是一点用没有。

眼看着气温一天天回升,苏小娟一句都不敢跟苏夏提,独自焦灼了一个多月。

本以为没信就是婉拒了,没成想消息来了。

“这次主要是想跟您通知一声,苏夏同学之前在特长生考试中的表现非常优异,文化课排名特别靠前,专业面试发挥也给我们艺术团的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最终总分排在了今年所有弦乐考生的第一名。”

老师说,“今年加分幅度收窄了挺多,但我们清大还是备足了诚意,准备为苏夏同学开出降二十分录取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