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组建专门的团队(第2页)
"太不可思议了!"杨厂长激动得满脸通红,
张书记也回过神来,紧紧抓住林舟的手臂:"难怪军方要保护你的研究,这种技术如果落入敌对势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啊!"
工程师们的反应更为热烈,他们是最能理解这项技术意义的人。^白,马`书.院/ ¢耕~歆·醉*全?
"林工,这种设计可以用于战场侦察吗?"一位军工背景的工程师急切地问道。
"当然,"林舟点点头,"它可以搭载小型相机,在高空拍摄敌方阵地,为我军提供第一手情报,而且不会有飞行员的伤亡风险。"
另一位电子专家则紧盯着无人机的控制系统:"这中央控制单元是什么结构?看起来比我们现有的计算设备小得多啊!"
"这是我设计的简化版控制单元,结合了晶体管和一些特殊的逻辑电路,"
林舟解释道,"虽然比不上大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但足以应付飞行控制的需求。"
"林工,"苏雅忍不住又问,"这种无人机能飞多高?能持续多久?"
林舟操控着无人机慢慢降落,回到地面:"目前的原型机受限于电池容量,只能飞行约15-20分钟,最大高度约100米。但这只是初步设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王铁山将军听到这里,终于插话:
"各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这项技术如此重要了吧?林工的'蜂群'无人机,将彻底改变未来战场态势。想象一下,数十甚至数百架这样的无人机同时飞向敌方,即使最强大的防空系统也难以同时拦截如此多的小型、灵活目标。"
这番话让现场陷入了沉思,每个人都在想象那种场景——密密麻麻的无人机掠过天空,带来情报,甚至投下炸弹...那将是怎样一种恐怖而强大的力量啊!
"还有更重要的应用,"林舟继续说,"它可以作为远程火力的'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的炮兵在十几公里外发射炮弹,而这些无人机在目标上空实时提供坐标修正,使炮弹精确命中目标,我方却无需暴露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