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山竹榴莲 作品

第415章 质疑接踵而至(第2页)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古怪。这些平日里信心满满、德高望重的专家们,此刻竟有些不知所措。`狐^恋¨蚊,穴\ ~蕞.歆*漳`节*更!鑫!快^他们面对的是一套完全超出认知范围的技术体系,而提出这些技术的,却是一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工程师。

空军的郑将军忍不住发问:"林工,你这些...想法,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实际依据吗?"

林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郑将军,您认为我国当前最缺乏的是什么?"

郑将军愣了一下:"战略打击能力,当然。我们虽然有了蘑菇蛋,但缺乏可靠的远程投送系统。"

"正是如此,"林舟点头,"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我今天汇报的这四项技术。有了变循环发动机,我们的轰炸机可以飞得更远、更快;有了飞翼隐身设计,我们的轰炸机可以安全穿透敌方防空网;有了先进的雷达系统,我们的轰炸机可以精确识别目标并实施打击。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战略能力的质变。"

"但是,"航天部的刘副部长皱眉道,"你说的这些技术,每一项都需要数十年的积累和数千人的努力。我们现在连基础研究都刚刚起步,你怎么能断言我们能在短期内实现这些跨越?"

林舟的回答出人意料:"正因为我们基础薄弱,才更需要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避免走弯路。这些方案看似超前,但实际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每一步都考虑到了我国现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

他走向投影屏幕,指着一张材料工艺流程图:"比如,这种高温合金的制备,我没有采用最先进的粉末冶金工艺,而是选择了更适合我国现状的真空感应熔炼加方向凝固技术。它的性能虽然不如最顶尖的粉末合金,但已经足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且制造难度大幅降低。"

几位材料专家凑近看了看,不得不承认这种方案确实巧妙地平衡了性能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