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眼见为实
会议室里的气氛微妙地变化着。-6?吆?看`书-枉? ¢庚^新·嶵~哙\
"猛龙"坦克的成功确实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而且它的性能已经在实战中得到了惊人的验证。
"再退一步说,"林舟继续道,
"即使我的预测过于乐观,我们最终只实现了这些技术的一半,那也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足以显著增强我国的战略威慑能力。"
赵部长这时插话:
"各位,林工的方案确实大胆,但我认为值得认真研究。建议大家先放下成见,从技术本身出发,详细评估这些方案的可行性。"
电子工业部的徐总工皱着眉头:
"我承认,这些设计在理论上确实精彩。
但林工,你必须明白,从图纸到实物,中间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仅相控阵雷达这一项,就涉及材料、元器件、信号处理、系统集成等数十个学科,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卡脖子的难题。"
航天部的刘副部长也摇头:
"变循环发动机?那可是连星条国都还在试验阶段的技术。
他们投入了多少资金,投入了多少顶尖科学家?
而我们现在连基础的涡喷发动机都要仿制,谈什么变循环?"
"还有这个飞翼构型,"空军的陈工程师插话道,
"理论上确实有优势,但实际飞行中的不稳定性是个大问题。-d~i?n\g~x¨s,w?.·c_o′m`
没有成熟的电子飞控系统,这种飞机很可能变成一堆昂贵的废铁。"
质疑声此起彼伏,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这些德高望重的专家们,面对如此"狂妄"的技术主张,自然难以接受。
他们毕竟经历了太多艰难的技术攻关,太清楚每一步进步背后的艰辛。
"二十年领先世界?"航空研究院的老院长终于忍不住了,他拍案而起,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年轻人,我研究航空发动机五十年了,亲眼见证了从活塞到喷气的整个发展过程。
你知道每一代发动机的研发周期有多长吗?你知道多少工程师为此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吗?
现在你拿着几张图纸,就说能领先世界二十年?这...这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