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碳纤维,是什么东西?(第2页)
"不用,真不饿。"林舟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同事在原地叹气。
回到办公室,林舟迫不及待地将图纸铺满了整张办公桌,又掏出几支铅笔,在一旁磨得锋利。他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晚上七点,正好,一整晚的时间足够他将脑中的构想转化为具体方案。
"先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如何用现有技术实现碳纤维生产的核心环节..."林舟喃喃自语,眼神炯炯有神。+k\k^x′s?w~.-o/r?g\
他很清楚,碳纤维生产最核心的环节在于温度控制和张力控制。预氧化阶段需要在200-300c的温度下,以精确的升温曲线处理pan原丝;而碳化阶段则需要从600c一直升到2500c以上,同时保持惰性气氛和恒定的张力。
在他前世,这些都依靠高精度的数控设备完成,但在这个连像样的集成电路都刚刚起步的年代,他必须另辟蹊径。
"降维设计..."林舟咬着铅笔,思考着如何将未来的技术降维到当前工业水平可实现的程度。
他先画出了预氧化炉的整体结构:一个长达20米的管道炉,分为多个温区,每个温区独立控制温度。在他前世,这种炉子会用电脑精确控制每个温区的温度曲线,但现在...
"用简化版的'银星'做基础控制单元..."林舟灵光一闪,迅速在图纸上勾勒出一个控制系统的方案。
'银星'是他此前开发的计算机系统,虽然和现代计算机相比还很原始,但已经领先这个年代的水平很多。如果将其简化,专门设计一个温度控制模块,应该能满足基本需求。
"每个温区配备三组热电偶,信号送入简化版'银星'控制单元,通过继电器阵列控制加热元件的通断..."林舟笔下生风,很快就设计出了一套粗糙但可行的数控温度系统。
接下来是更棘手的碳化炉。这东西需要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工作,温度高达2500c以上,现有的材料几乎无法承受。
林舟停下笔,陷入思考。"石墨发热体倒是可以,但炉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