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制造碳纤维设备(第2页)
他简单介绍了碳纤维的性能特点,然后开始分发任务,"为了保密,我们将采取分段制造的方式。每个小组只负责特定零件的加工,不必了解整体功能。"
技工们面面相觑,这种高度保密的作业方式他们并不陌生,但通常只用在最核心的军事项目上。*顽,夲?神¢颤~ ′首.发+
"这是第一批图纸,"林舟递给各小组长一叠厚厚的设计图,"每个零件都有详细的加工要求和公差标准。有任何技术问题,直接找我。"
年轻的李师傅翻看着手中的图纸,忍不住问道:"林工,这些零件...看着像是某种纺织设备?但又有很多高温元件..."
"不要猜测,李师傅。"林舟笑了笑,"按图纸加工就行,到时候你会看到成品的。"
就这样,"碳鸟"项目正式启动。林舟将整套设备的制造分散到十几个不同的车间,每个车间只负责特定的零部件,互不知晓彼此的工作内容。
"林工,您要的特殊钨棒来了,但公差有点问题。"一个月后,机械加工车间的老王急匆匆地找到林舟。
林舟放下手中的图纸,跟着老王来到车间。一根粗大的钨金属棒正放在工作台上,几个技工围着它测量。
"偏差有多大?"林舟问道。
"外径超了0.02毫米,内孔小了0.03毫米。"老王愁眉苦脸地说,"按您的要求,公差不能超过正负0.01毫米。但这材料太硬了,加工起来特别困难。"
林舟仔细检查了一下,思考片刻,"内孔小了没关系,可以用电火花加工修正。外径超了...得想办法。"
"要不重新做一根?"老王提议。
林舟摇摇头,"材料太珍贵了,不能浪费。这样吧,我们改一下配合的零件尺寸,把轴承座内径加大0.02毫米。"
老王一脸为难,"可是轴承座已经加工好了啊..."
"那就重做轴承座,钨棒更难得。"林舟当机立断,"另外,通知所有车间,今天下午四点开一个技术协调会,所有关键零件的加工问题一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