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碳丝惊雷(第2页)

林舟早就料到这个问题,他从容不迫地反问:"方主任,您知道星条国研发磨姑蛋用了多少年吗?"

方主任一愣:"六七年吧?"

"那您知道北极熊从获得星条国磨姑蛋样品到自己成功爆炸第一颗蘑菇弹用了多久吗?"

"好像...四年?"

林舟点点头:"技术差距就是这么残酷。~微*趣^暁?税¨ .耕?薪*最^全′就算西方国家拿到我们的样品,通过逆向工程掌握碳纤维制造技术,至少也需要三到五年时间。而这三到五年,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他环视众人,掷地有声地说:

"意味着我们已经完成'苍鹰'计划的首飞,意味着我们的碳纤维技术已经迭代升级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意味着我们将在这个领域保持至少十年的领先优势!"

厂房内再次安静下来,但这次的沉默明显带着思考的色彩。

赵部长眉头紧锁,显然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他是老牌军工人,骨子里的保密意识让他对林舟的提议本能地抗拒,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知道林舟说的是事实——没有原材料,一切都是空谈。

"林工,"赵部长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如果按你的方案,具体要展示哪些东西?风险控制措施又是什么?"

林舟知道自己已经打开了一个缺口,他立刻说道:

"我建议展示三类民用产品:一是高强度鱼竿和球拍骨架,展示碳纤维的轻量高强特性;二是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展示其在交通工具上的应用前景;三是耐高温工具样品,展示其特殊环境下的优势。"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道:"至于风险控制,我有三点建议:一,所有展品都进行'技术模糊化'处理,只展示最终性能,不涉及制造工艺;二,派最精干的技术人员和安保人员驻守展位,严防样品被盗或破坏;三,所有交易必须通过官方渠道,确保我们能获得真正需要的战略物资。"

方云峰主任若有所思:"这么说,我们是拿'非核心'技术换取'核心'物资?"

"正是如此,"林舟点头,"西方国家禁运的那些材料,对他们而言只是普通商品,但对我们却是'卡脖子'的关键;而碳纤维这种'前沿'材料,对他们而言是惊世骇俗的新技术,对我们却只是'苍鹰'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不对称交换,对我们极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