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各方疑云
林舟的解释有理有据,但会议室内的气氛依然凝重。¨丸\夲+鰰\颤¨ ·芜\错¢内·容^航空设计院的陈总工摘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眼睛:"林工,你这个提议太冒险了。我们都知道你的设计理念超前,但航空领域没有捷径可走,任何草率的决定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试飞中心的张主任也摇着头:"没有经过充分地面测试的飞机,直接空投?这在航空史上几乎没有先例。"
林舟并不气馁,反而更加从容:"张主任说得对,确实几乎没有先例。但请各位想一想,如果我们永远只走别人走过的路,怎么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年内赶上甚至超越星条国和北极熊?"
他环视众人:"当年,蘑菇弹研制时,不也是在很多环节'跳过'了常规步骤,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的吗?"
这个例子显然触动了在座的许多人。确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龙国的科研人员创造了无数"不可能的奇迹",其中不乏冒险和捷径。
"更重要的是,"林舟继续道,"这次空投试验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验证。它将是广交会的完美收官,向全世界展示龙国空天力量的崛起。想象一下,当西方代表团还在消化广交会上那些令人震撼的民用碳纤维产品时,我们已经用同样的材料制造出了战略级的飞行平台!这种震慑力,是任何外交辞令都无法比拟的。_优\品~晓·说+蛧? `首,发¢"
会议室内的气氛微妙地变化着,一些原本强烈反对的声音渐渐弱了下来。林舟知道,他的话触动了这些老一辈科研人员和军工干部内心深处的那份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不过,质疑并未完全消失。航空研究院的李副院长冷静地指出:"林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三个月内要完成这么多工作,人力和物力从哪里来?更何况,任何试飞活动都需要层层审批,走完程序没有半年根本不可能。"
林舟点点头:"李院长说得有道理。关于人力和物力,我已经准备了详细的需求清单和调配方案。"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件,递给赵部长,"这里有具体的人员、设备、材料需求,以及时间节点安排,请各位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