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小改动(第2页)

"我明白了,"负责这块工序的老师傅恍然大悟,"不是图纸错了,是我们的操作方法有问题。碳纤维在固化过程中发生了微小变形,导致最终铺层角度偏离了设计值。"

林舟点点头:"没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实时监控和调整。这种材料不像钢铁那样容易理解,它有自己的'脾气'。¨我¨的/书`城` !免!废¢越~毒+"

他走到车间,拍了拍手:"所有人注意,从现在开始,每个工序完成后必须通过计算机三维扫描验证,确保与模型完全吻合才能进入下一步。这看似增加了工作量,但实际上可以避免更多的返工,提高整体效率。"

工人们虽然有些抱怨,但还是迅速按照新的流程调整工作。林舟的威信在厂内已经牢不可破,没人会质疑他的决定。

"林工,混合结构连接区的工艺遇到麻烦,"飞机设计院的陈总工急匆匆地赶来,"碳纤维与钛合金的过渡带出现了气泡,可能影响结构强度。"

林舟立刻跟着陈总工来到车间另一端。一群工程师正围着一个复杂的接头部件,愁眉不展。

"材料不兼容,"一位材料专家解释道,"碳纤维固化温度是180c,而钛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与碳纤维相差太大,冷却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内应力,导致分层和气泡。"

林舟沉思片刻:"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增加过渡层,在碳纤维和钛合金之间加入一层弹性系数介于两者之间的材料,比如铝合金;二是改变固化工艺,采用分段固化,先低温预固化碳纤维部分,再与金属部件一起进行最终固化。"

他转向计算机,迅速在三维模型上做出修改,指向一个关键部位:"在这里增加一个0.5毫米厚的铝合金过渡层,同时调整碳纤维的铺层方向,使其与金属部件的受力方向保持一致。"

"这...这能行吗?"材料专家将信将疑,"我们从未尝试过这种方法。"

"理论上完全可行,"林舟自信地回答,"事实上,这种混合结构连接技术在未来...我是说,在理论上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