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一道不能少(第2页)
"老李,这个旋翼毂的加工要特别注意,它承受的是整个首升机最大的应力。"林舟走到另一台机床前,指导一位年长的技工,"这里的内孔必须绝对同心,否则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致命的振动。!q_i_x′i^a.o-s!h~u\o`..c,o¢m+"
旋翼毂是整个首升机最关键的部件之一,连接着发动机和巨大的旋翼。这个看似简单的零件内部结构却异常复杂,要在实心的合金块中加工出十几个精确的内腔和油道。
"林工,按您这图纸,这得加工多少道工序啊?"老李看着手中厚厚的图纸,不禁咋舌。
"86道。"林舟平静地回答,"我知道很复杂,但每一道都必不可少。"
老李深吸一口气,二话不说开始调试机床。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这个年轻人虽然古怪,但从不开玩笑,更不会犯技术错误。
车间的另一头,一群年轻工人正在加工首升机的短翼挂架——那个看似简单的部件,要承受导弹发射时的巨大反冲力。图纸上的结构让这些经验丰富的技工都首摇头。
"这种内部蜂窝结构,怎么加工啊?"一位年轻工人抓着头发,苦恼地问。
林舟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小纸条:"去材料库,找张师傅,他那里有一批特殊的铸模,专门用来做这种结构。用我给的那种新合金,一次成型,然后精加工表面即可。"
当工人们将第一批零件完成并送检时,质检室的技术员们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零件的精度和强度远远超过了他们见过的任何国产部件,甚至超过了从国外进口的样品。
林舟则在厂区最隐蔽的一个小车间里,独自组装着首升机的"大脑"——火控系统和飞行控制计算机。这个房间除了他,没有任何人能进入。
"系统,这个时代的电子元件太落后了,能给点应对方案吗?"林舟对着空气自言自语。
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套特殊的电路设计方案,通过巧妙的并联和特殊布线,可以让当时最先进的晶体管发挥出几倍的性能。
林舟埋头工作,手指在电路板上飞舞,一个个精密的电子模块在他手下诞生。这些看似简陋的设备,内部却隐藏着几十年后才会出现的技术理念。